在古代,匠人之間的傳承,都是采用師父帶徒弟的一對一方式慢慢培養。培育一名經驗豐富的匠人,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功夫。

所以燕綏才要選拔人才回去,這比自己慢慢培養劃算多了。而且洛陽繁華,匠人是其他處的數十倍,在這裡招募能夠事半功倍。

現在洛陽地盤上有各路諸侯紛爭,加之城市新遭了災難,在聽到燕綏開出的“分房分地、每月工錢完全能夠養家”的優厚條件後,匠人們帶上家屬,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豫州的隊伍。

聰明人敏銳地察覺出對方給出優厚的待遇,說明心腸好還有能力,跟隨這樣的人,總比留在被諸侯們打劫的洛陽強。

要知道,在亂世,軍隊可能比土匪還凶殘。他們不但會拉人充當壯丁,還會洗劫所有能吃、能用的東西。

典韋按照燕綏的吩咐,大聲用喇叭宣布待遇:“能夠識字的,都可以跟我回豫州,但房和土地,都得立功才能得到,現在隻能簽訂普通的工契,每月發放工錢。”

“官爺,要簽死契嗎?”

“不用,活契,三年、五年和十年的都有,看你怎麼選了!”

在這個年代,但凡識字的,多多少少有些見識。他們覺得燕綏開出的用工條件靈活又不苛刻,是個不錯的一州長官。

加之聽說對方斬殺了董卓,可見實力遠超其他諸侯,跟著對方度過亂潮準沒錯。於是能讀書識字的人紛紛響應,畢竟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留在洛陽沒什麼好果子吃。

其餘的人隻能豔羨地看著他們上了馬車,還分到了糧食吃。

百姓們議論紛紛:

“之前就聽說流民都被趕去了豫州,那邊一直在開墾荒地、安置流民。”

“我家已經被戰亂毀了,留在這也是等死,還不如去豫州討生活。”

“是啊,聽說天子和文武百官都被涼州殘兵給抓走去長安了,留在洛陽還有誰管我們?”

有些饑腸轆轆的人,覺得留在洛陽也沒有活路,遠遠跟在了馬車後麵,也想去豫州。北上有黃巾軍,去兗州的話那邊黃巾又鬨得多,很容易丟了性命。

思來想去,其實跟著豫州軍最保險了,隻要對方不驅逐自己,到了縣城總能知道活路。洛陽的普通百姓都聽說了,陽城一直在以工代賑,洛陽的城衛之前都一直把流民往那兒趕。

百姓對這個是很敏銳的,他們從來沒見過從潁川郡過來的流民,可見那邊過得的確不錯。

典韋忍不住問燕綏:“莊主,這後麵跟隨的人也太多了,這……”

燕綏擺擺手:“沒關係,讓他們跟著吧。”

典韋知道莊主有心補充兵力,但是這些隊伍並不理想:“莊主,這裡頭的老弱病殘似乎有點多……”

“老弱病殘也並非一無是處,老人侍弄莊稼、牲畜經驗豐富,婦女下地、織布都是一把好手,至於小孩那更好了,是未來的花朵。”

郭嘉也道:“這些流民手裡還沒有人

命(),會更好管理。”

燕綏很有底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畢竟積分很足,豫州有錢。而且,在高產的作物助攻下,今年的秋收會有很大的收獲,足夠養活這些人。

龐統摸了摸小腦袋,疑惑說:“主公,咱帶了這麼多會讀書認字的人回去,可要考校一番,我怕裡麵有人濫竽充數啊。”

燕綏擺擺手,笑道:“彆擔心,這個不妨事。”

龐統不解:“為什麼?”

“因為濫竽充數者會心虛,他們反而比認識幾個字的人更積極地學習,免得暴露了被趕出去。”郭嘉笑道:“若是我猜的不錯,莊主是要給他們時間認字學習了?”

“奉孝說得很對,我的確是打算一個月後再考校他們,這期間他們自然會積極地接受我們田莊的文化。”燕綏道:

“先把人都拉到雲夢田莊特訓上一個月,熟悉豫州文化和製度,接下來實習,過上一兩年,便能擇優派遣到各地去了。”

“各地?”郭嘉挑眉,回首看奔騰不息的洛水片刻,問了燕綏一句:“莊主有沒想過,此消彼長下,豫州已是中原最強。”

燕綏恍恍惚惚重複了一遍:“我是中原勢力最強的諸侯了?”

仔細一想,自己甚至是天下十三州最強勢力之一,實力不亞於冀州韓馥、益州劉焉,豫州的地理位置還比他們更中心。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郭嘉繞有深意地道:“莊主向來有鴻鵠之誌,但這次行事卻猶疑不定,日後怕會成為隱患啊。”

燕綏苦笑:“我會考慮的。”

她知道郭嘉指得是什麼,這次她的確太猶豫了。

但是,一開始的殺伐果斷是建立在熟知曆史和人物特點的基礎上的,現在天下的局勢猶如脫韁的野馬,而且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