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燕綏一聲令下,身後的護衛隊箭如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大腹便便的董卓給射成了個篩子!

袁紹和曹操都沒想到燕綏人狠話不多,眼睜睜看著燕綏搶奪先機,射殺了董卓。

在又一發煙花的映照下,董卓龐大的身軀轟然倒下,仿佛在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

燕綏厲聲喝道:“典韋!”

“諾!”不用燕綏細說,典韋也明白,立即跳到旁邊的小船上。

在船夫的帶領下,小船飛快地朝著董卓劃去,典韋臂力出眾,大網一撒,就把董卓的屍體給拽了上來。

這一連串流暢非凡的動作下來,曹操、袁紹、連帶著剛剛涉水而來的孫堅,都被這變故給驚住了。

燕綏在路上就同護衛們演習過,連撤退都很熟練,不帶一絲耽擱的。免得諸侯們越聚越多,為了搶功勞翻臉不認人。

“董卓頭顱在此,不才燕綏,今終於為民除害了!”燕綏把喇叭放在唇邊,直接將功勞蓋棺定論。

她已經猜到了袁紹的身份,卻不上前打招呼,讓手下小船一劃,就飛快地劃走了。

隨著最後一縷煙花落下,袁紹和曹操等人麵前重歸黑暗,黑夜中隻剩下星星火把。

眾諸侯隻聽到豫州口音兵卒們的喝彩聲:“不愧是燕使君,誅殺國賊董卓,功在社稷,利國利民呐!”

喝彩的聲音逐漸遠去,留下袁紹在原地無能狂怒:“這天殺的燕綏,盟主在前居然不聽號令,擅自行動!”

他剛剛明明就喊留步,對方居然沒有聽到,還飛速地把董卓的屍體拉走了,這樣就算自己想搶奪功勞,也無憑無據了!

更何況,遠遠地還在不亂傳來豫州軍的喝彩聲,估計很快各路諸侯皆知了!他不知道的是,燕綏在認領和宣傳功勞這塊做得更深遠,很快這誅殺董卓的精彩故事就要上報紙了,在天下十三州大麵積流傳,讓豫州刺史燕綏的聲名遠播。

袁紹恨恨地罵了起來:“該死的!”

曹操連忙提醒他注重大局:“本初,董卓雖死,卻還有殘兵無數啊,我們得趕緊殺到皇宮去。”

袁紹再不情願也隻能自認倒黴:“走,去皇宮尋天子!”

然而他們注定要撲個空。甭說天子,這偌大的洛陽都城,連文武百官的影子都尋不到。

燕綏可不是信奉“酒香巷子深”的人,為了樹立形象,讓諸侯未來攻訐自己站不住腳,直接讓貼身的四名護衛拿著大喇叭,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宣傳自己的功勞。

當然,功勞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要動搖涼州兵馬軍心。

果然,涼州兵卒們聽說董卓已死,本來就畏水的他們更沒有心思停留了,紛紛朝著城門奔逃。被董卓收在麾下的中原兵們就跟不用說了,仗著自己的中原口音和長相,他們直接把兵器一扔,把盔甲一脫,假裝成尋常百姓。家在洛陽及周遭的,就直接去尋家人了。

燕綏的兵卒乘著小船,遇到旱鴨子的兵卒就用漁

網一撈,綁了扔在船後麵。奈何涼州兵太多,很快小船就盛不下了。

豫州軍按照先前製定的計劃,在黃忠等將領的組織下,開始有序撤退。

與此同時,沒有輕便的小船,被困在水裡的各路諸侯還在奮戰,以孫堅的長沙軍殺敵最甚。

部分長沙軍在水裡就像是一條條靈活的魚,看到舉著火把、在水裡艱難跋涉的涼州兵卒,就潛在水裡給他們一刀,輕輕鬆鬆拿下。

郭嘉帶兵在西門,同並州軍一起以逸待勞,跟砍瓜切菜一樣對付逃出來的散兵。呂布被郭嘉說得不好意思,終究沒全部溜走,而是留下了張遼帶一千騎兵協助豫州軍。

這一激戰直到天明。

天亮的時候,水流已經順著地勢流出了洛陽城,城中的水隻到腳踝。

然而因為夜裡的激戰,水流中散落著無數的兵器和屍首。

在各諸侯衝進皇宮和王府掃蕩的時候,燕綏已經整肅軍隊回營地休息一會兒了,正通知諸位將領們做好撤離的準備:“威望已經刷了,仇恨值也拉了,我們也該學呂布溜了。()”

中午用過飯之後,緩過神來的關東諸侯相商下一步要怎麼辦。

是繼續追擊涼州軍,奪回天子和文武百官?還是就此解散,各回各家,是他們相商的重點。

曹操追擊之心猶甚,質問眾諸侯:“如今天子和文武百官被擄掠而去,豈能不救?而董卓已死,呂布已投靠關東盟軍,我們不思乘勢追襲,卻在這兒按兵不動,這是為何??()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一上午都在找金銀珠寶和珍玩玉器的諸侯們:“孟德休要著急,鏖戰了一夜,又遇到了大水,大家都需要休息啊。”

也就身體和鐵打一樣的孫堅,連合眼都沒有,一直打到天亮不說,到了天明還去被挖掘破壞的漢陵那祭拜和修整。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傷口進水發炎,又因為勞累雙重夾擊,此時的孫堅已是強弩之末,臉上毫無血色,不過是強撐著精神。

太史慈勸說他在原地打個帳篷躺下,孫堅頭鐵地拒絕了:“我已前帶兵征戰黃巾賊,三天三夜都沒有合眼,眼下不過一個夜晚,有什麼好休息的?”

燕綏早就知道對方要商量的是什麼,已經找了“後方傳來緊急軍情,有黃巾賊蓄意反撲”的借口準備拔營回豫州了,完全不打算摻和在裡麵。

袁紹不喜歡燕綏的自作主張,但一想到對方畢竟殺了董卓,要是來到聯軍之中,怕是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倒也沒阻攔。

而且,關東諸侯畢竟忌憚燕綏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