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陳群帶回來的消息,燕綏愈發確認豫州刺史孔伷得的病症是肺結核。

難怪,曆史上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其屯兵不動,反董聯盟解散後,就悄無聲息地去世了。

“種種跡象顯示,孔伷相當惜命……”燕綏私底下和郭嘉相商,如何用手中的藥來謀取更大的權益。

“孔伷雖然貪生怕死,卻也有文人的傲氣,斷不肯以刺史之位換神藥。”郭嘉黑琉璃似的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莊主倒不如使一招瞞天過海之計。”

三十六計隻知一半的燕綏虛心求教:“奉孝要如何實施此計?”

郭嘉搖著扇子施施然道:“若是孔伷假意出兵潁川,莊主作出奮力抵擋之態,再命陳宮前往京師洛陽,對董卓曉以利害,這樣莊主便能名正言順拿到朝廷任命的詔書,得到豫州刺史之位了。”

燕綏略一思忖:“奉孝說得有理,可孔伷也不是傻子,豈不知我們的打算?”

郭嘉挑眉:“莊主過慮了,我們隻須遊說孔伷屯兵潁川、能更好配合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牽製其部分兵力即可。”

“想來,響應檄文要討伐董卓的孔伷也不會拒絕。”燕綏想了想:“何況我們拿出一部分藥來,彰顯誠意,讓他發兵不難。”

“正是這個道理。”郭嘉頷首:“屆時得到豫州刺史的護符和印信,再號令這部分兵卒南下,全麵占據豫州。”

“趙雲、許褚此番征討賊寇,已趁機募兵,我們在潁川郡的兵力有兩三萬,又猛將如雲,再加上名正言順,肯定能吃下他派來的兵。”燕綏一錘定音:“就這麼乾!”

正當他們籌劃之時,各路諸侯也沒閒著。剛過完年,袁紹、袁術、曹操、孫堅等人就迫不及待起兵,各路諸侯兵分三路,對國都洛陽形成包抄之陣,大軍也陸續開撥。

各路人馬中,燕綏最關注的便是長沙太守孫堅。畢竟曆史上以袁紹為核心的討董聯軍屯兵酸棗,但終日互相推諉,不肯進軍,真正出力的人隻有曹操,後麵還被董卓的大將給殺得慘敗,隻剩下百騎。

而曆史上猛人孫堅在酸棗聯軍失敗之後獨自率軍北上,一路殺荊州刺史、南陽太守,擊敗董卓手下幾員大將、是唯一攻入洛陽的神人。

飛鴿傳書來的信息顯示一代梟雄孫堅已出兵北伐,甚至比曆史上動作還快,燕綏便召集荀彧、郭嘉和法正商議,憂心忡忡道:“孫堅一路北上,一定會經過豫州,他的親部皆驍勇善戰,怕是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法正不解:“孫堅不過一長沙太守,莊主為何對其另眼相待?”

“孫堅此人,野心勃勃,且不講武德。怕是會殺了荊州刺史、南陽太守抵達豫州。”想到孫堅北上,接二連三殺反董盟友,後麵更是在袁術的支持下領了豫州刺史,燕綏蹙眉道:

“孫堅一路北上,若是拿各個城池的糧食和財寶來犒勞自己的下屬,隊伍不斷擴張,到了豫州邊界,可能有數萬之眾,屆時必以伐董借糧的名義讓我們大開城門,我擔

心他會對我們不利。”

眾人已經習慣了莊主鬼神莫測的預測才能,順著燕綏提供的思路想下去,荀彧道:“從南陽進入潁川,再至洛陽,我們的確在孫堅的必經之路上。”

郭嘉道:“有消息傳來,荊州刺史王睿與武陵太守曹寅、長沙太守孫堅不和,他揚言要殺了董卓一派的曹寅,曹寅應當不會坐以待斃,大概率會聯合孫堅一同殺了王睿。”

燕綏頷首:“沒錯,荊州刺史一死,孫堅便可一路收編兵卒和糧草,順利北上。”

荀彧搖頭:“可南陽並不是那麼容易攻破的。”

燕綏問:“但若大家都是反董盟友,南陽太守完全沒料到孫堅會痛下殺手呢?”

荀彧一臉的不讚同:“無緣無故對朝廷命官出手,孫堅就不怕自己聲名狼藉麼?”

郭嘉搖扇道:“他本就是瓜農出身,豈會在意這些?南陽富庶,孫堅行至南陽,必亟待補充軍糧,然而他是其他郡的郡守,按照朝廷條例,南陽太守本不該調發。既然如此,殺了南陽太守,既得了軍糧,又不用擔心後方有人偷襲。”

“若是孫堅如此行事,不得不防啊。”法正小大人一般感慨道:“但若是阻攔他進京,那又為道義所不容。”

荀彧沉吟片刻,提議道:“或許,我們該和孫堅成為盟友。”

“哦?”燕綏道:“文若不覺得孫堅是個不穩定因子麼?”

“再不穩定的人,若曉之以利害,也能抓牢。”荀彧笑道:“莊主覺得,攻破了南陽之後,孫堅還缺糧草麼?”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