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豈是擺官架子的人,不甚在意地擺擺手:“沒事兒,我們隻是過來走走,調研一下。”她吩咐道:“你找幾個不忙的學徒一起過來,我聽聽你們的看法和需求。”

“諾!”

畢竟,醫院關乎民生大計。在走之前,不看一眼現在的就醫情況燕綏放心不下。

一會兒,五個學徒過來了,都穿著醫館發的藍馬甲,齊齊向燕綏行禮,既激動又緊張地問:“使君有什麼吩咐?”

燕綏問學徒:“華醫匠在做什麼手術?”

聽說了華佗鬼斧神工的醫術,法正、戲誌才等人也很好奇:真能剖開人的肚子,把腐爛的腸子切去,再裝回去縫合傷口麼?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學徒畢恭畢敬回答道:“有一位患者得了腸癰,用針灸已經不行了,醫匠在為他剖腹。”

聞言,謀士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法正摸著自己的小肚子,感到了一絲涼意,且不說開腸破肚能不能活下來,這痛苦常人根本無法忍受,他扯著郭嘉的袖子,小聲道:“切開肚皮,該多疼啊……”

“沒你想象中那麼可怕,華佗有麻沸散的。”

燕綏也很激動,華佗可是創下了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麻醉手術記錄的外科神醫。

“麻沸散”這一失傳的神秘藥劑,可是江湖傳說,她今天非要弄清它的廬山真麵目不可!

學徒介紹說:“冬日有些人得了傷寒症狀會分外嚴重,症狀也是一天一個樣,那些家遠又住不起驛館的,醫匠便讓我們儘量收治了。他們用過的東西,都按照華醫匠的吩咐,用滾水燙過,再在陽光下暴曬。”

法正奇道:“那他們家屬呢?”

學徒答道:“病房裡人太多,晚上留他們不得,很多人舍不得住驛館,便在城外棚子或者店的屋簷下湊活一下。”

法正同情地說:“除夕夜剛下了雪,這樣的天氣會凍死人的。”

法正一看就是養尊處優長大的,一個黑瘦的學徒苦笑道:“苦命難違,我們這樣的人家,能夠有看得起病已經知足了,郎君可知在莊子裡,要是斷了腿要花多少錢看嗎?”

“多少文?”

“光是看診,就得兩百文!”學徒比了個手勢:“再加上診費,得上千文了!”足以讓一戶人家傾家蕩產。

法正喃喃道:“好貴,我們醫館診費才兩文錢……”

“是啊,要是能早日學到真本領出師就好了,到時候下鄉三年,我肯定把鄉親們都醫治好,到時候他們也不用在冰天雪地裡走這麼遠的路了。”

能成為學徒的條件之一,就是簽訂工契,在出師後要以醫館名義下鄉,為鄉民診治。完成後,還要再回到醫館,做五年工。饒是條苛刻,仍有不少人前赴後繼報名。

甚至不少送孩子來的窮苦人家都不覺得條件苛刻,反而覺得做工越長越好,這樣就能保證有一口飯吃,不會成為流民。

畢竟醫館背後是衙門的鐵飯碗啊,成為學徒,

起碼許多年的衣食住宿都有著落了。

看著學徒挺著胸膛的樣子,燕綏欣慰笑了:“會有那麼一天的。”

得到最愛的父母官認可,學徒擦著眼淚很是激動:“多謝莊主!”

若不是莊主叮囑了男女按照同樣的人數應聘,她這輩子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以前不論是何種學徒,除了廚娘,幾乎不招女郎,像她這般流民的女兒,要麼草草嫁人,要麼賣一身的皮肉……

想想流浪路上,幾個可憐女孩的遭遇,學徒更加感恩燕綏。

院子裡曬著許多布巾和被褥,學徒帶路穿行過去,越發細致地介紹起來。其中,東西廂房分彆是廚房和廁所,三間南屋是病房。

廚房裡一股濃濃的藥味,燕綏往裡麵看去,見灶上有四個爐子,都在煎藥,便趁機問:“你們可知道麻沸散是怎麼配的?”

另一學徒道:“回郡守,是有風茄花、生草烏、香白芷等物煎煮而成,塗之能讓病人昏昏欲睡、不感疼痛。”她不好意思道:

“我也隻是輪值煎藥的時候嗅過,具體的配比有些不記得了。”

“被切了一刀也不疼?”能做到這樣的程度,法正覺得有些毛骨悚然了。

燕綏則心滿意足:破解了一未解之謎的感覺,回頭就記在小本本上。

到了手術室,法正甚至踮著腳從窗戶裡頭往外看。古代雖然不知“無菌”的概念,卻無師自通般留下了很多消毒的法子。

比如用高溫煮沸、亦或火烤刀子、針線等物來消毒,並且不讓許多人圍著,免得病人被“邪氣”所侵。

所以在華佗動手術過程中,外人是不能輕易進去的。

“看到什麼了麼?”其實其他謀士也心癢癢,但顧忌名士風度不可拋,便問法正。

“哇哦!”法正驚呼出聲:“華醫匠在用針線縫人肚子呢!”

“我看看。”郭嘉眼前一亮,湊上前去,師徒兩人扒拉著窗戶一個勁兒往裡頭看。

荀彧警告道:“聲音輕點,莫要打擾到元化。”

華佗的手快、準、穩,即使聽到了窗外同僚們的聲音,手上速度依舊不減,漂亮地將線打了個結,隨後給病人敷上自己調配的止血膏。

“成了,讓人好好休息,睡醒後先不要動。”接過學徒遞過來的手帕,華佗滿意地審視了下自己的成果:

有莊主賜予的利器在,不論是切割還是縫合,都比之前的創麵小得多,動作也能更順暢了。

荀彧留意到:華佗的身旁有好幾個學徒,目不轉睛地看著,還有的人邊看邊用鉛筆在白紙上畫華佗方才的動作。

“莊主是如何說服元化將醫術精華展示給彆人的?”他心下暗暗納罕。

工匠普遍擔憂“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即使是親眷,還講究留一手,在臨死之際才傳給他人。這種師承家傳的特點,使得稍有意外,秘方就會失傳。

“大概是莊主無私分享秘方,讓元化也受到感染了吧。”站在他

身旁的戲誌才小聲道:“據說,莊主給了元化一年帶三百個學徒的指標。”

荀彧一驚:“這也太多了吧!”

兩人說話時,燕綏已經上前和華佗交談起來。

“沒想到來看病的人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