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憑借強大的行動力和手下才華橫溢的幕僚們,燕綏很快就把潁川郡給打理得井井有條,各個縣逐漸複刻陽城模式,在縣衙的主持下,興修水利和道路、以工代賑災,並鼓勵經濟發展。

有的縣府賬上虧空,燕綏就自掏腰包,建立雲夢田莊的分莊、采用大規模承包土地的模式,收納流民、種植係統兌換的良種。

這些事情不但繁瑣,還要求有敏銳的政治嗅覺。畢竟要同當地的大戶們“化緣”和抄家無視法紀、魚肉鄉裡的豪強,還得安撫、拉攏大部分的士子,給予他們做官的渠道,以免他們集體暴動、仇視新任太守。

好在燕綏手底下人才濟濟,自有荀彧、陳群、司馬朗、鐘繇、田豐等幕僚分擔庶務,並宣傳太守的“求賢令”,大規模征辟人才。

士子有了上升的渠道,注意力多放在了出仕做官之上。

雖說各地太守都在招兵買馬,但明確把“不拘一格錄人才”、“唯才是舉”口號喊得響亮的也唯有燕綏一人。

這樣一來,家世不顯的士子更想在燕綏這裡搏一搏,而不是舍近求遠,千裡迢迢去投奔袁紹等人。

與此同時,財務總監郭嘉擴大了業務範圍,拿了莊主給的係統樣品,雄心勃勃列了名單,派遣使者邀請豪強世家來參加第二次奇珍拍賣會,立誌把天下十分的財物收個三分過來……

“要打仗,先致富。”燕綏金融出身,亦是對經濟命脈勢在必得。前往青海的那波人還在艱難尋鹽路上。但去海邊承包鹽田的人很快就飛鴿傳書回來,順利盤下了大塊的鹽地,拿到了地契。

古代海邊的地什麼都不產,比內陸的荒地還賤許多。而這時候海邊煮鹽的人隻要有撐鍋的地就行,根本不需要買灘塗地。

這樣的灘塗地,沿海的縣城是一點都不缺的,是以徐州鹽瀆縣官府迫不及待地把一大片灘塗賣給了外地不懂行情的“冤大頭”。

這鹽地價格和荒地差不多,購入大片的土地隻用了兩塊金餅。因為那邊風太大,幾乎不可能有作物產出,也沒有官府和大商賈的人在那煮鹽。可以說,那是塊半年都不見得有人煙的地方。

買地花費很少,大頭反而是差役和仆從的食宿支出。畢竟這曬鹽的法子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就被人學了去,燕綏就沒有讓人在當地買仆從,而是選了忠心度很高、家人都在陽城的仆從、管事和差役過去。

這個年代想要合法販鹽,商賈必須先取得鹽引,對於已是一方政府大員的燕綏來說很簡單,直接以官鹽的路子走。

在當地新建立的莊子被燕綏取名為雪粒田莊,莊子計劃建設一個個格子般星羅密布的鹽田。鹽田以彎折的多條甬道同大海相連,使用水車,引海水灌溉進來。再放下閥門,讓鹽水在一個個格子裡風吹日曬,濃縮鹽度。

等濃縮到一定的程度,就打開閥門,將鹵水引入鹵水池。燕綏思忖良久,計劃用薄青石板鋪地,方便沉澱泥沙。

絞儘腦汁地回顧了下畢生所學,燕綏想

嘗試“一步一卡()”的提濃法,再將濃度很高的鹵水再引入結晶池。

屆時不論是繼續蒸發還是在池子底下燒火促進結晶,效率應當都勝普通的煮鹽十倍,相信很快就能析出白花花的海鹽結晶。

布置了各項庶務大體的框架,就等未來幾個月驗收成果了。橫豎這次前往鹽田的隊伍裡也有能工巧匠,能夠根據曬鹽的進程對此法進行改善。燕綏讓他們隻管放手去做,比古法煮鹽的效率提高多少倍,年終的賞錢就能翻多少。

安頓好這些,燕綏也有空騰出手來,繼續改善民生和主持各種發明創造了。

諸葛亮來到太守府時,燕綏正對著一輛高大的四輪馬車愁眉不展。跟在她身後的,是方圓十八裡心靈手巧的木匠們。

聽聞諸葛玄攜諸葛亮前來,燕綏大喜,疾步迎出門去,握著諸葛玄的手親切道:“可算是將諸葛兄和世侄盼來了!ü()ü[()]『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受到這般禮遇,諸葛玄也覺得十分熨帖,愈發相信燕綏和兄長曾經的情誼。但他依舊恭謹道:“不才諸葛玄,表字子默,見過使君。”

“鄙人燕綏,表字行雲,諸葛兄稱呼我的表字即可。”燕綏強行按捺住心下的好奇,不動聲色地打量著諸葛玄身側大的小諸葛亮。

大名鼎鼎的武侯如今隻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但身量高而瘦削,臉頰不帶嬰兒肥,行為舉止沉穩,看上去頗為少年老成。

他上前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眼神清澈,態度不卑不亢:“亮見過使君。”

燕綏微微一訝,竟是比法正還要沉穩三分:“不必客氣,一晃眼孩子都這麼大了。”

她摸了摸小諸葛的腦袋,露出一副感慨又懷念的神色:“想當年和君貢相識,孩子還在繈褓之中,現在都這麼有出息了。”

和諸葛亮父親諸葛君貢相識的經曆,燕綏已經在腦海中編造了數遍,又派人打探過了諸葛家的消息。眼下信手拈來,和諸葛玄談論起其兄,儼然一副熟悉的做派,讓諸葛叔侄倍感親切。

而且她見到諸葛亮的激動可不是裝出來的,誰沒背過諸葛亮寫的《出師表》呢!

丞相“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可是流芳百世啊,她還去武侯祠拜過呢。

燕綏對諸葛亮的欣賞不可謂不貨真價實,黑眼珠中流露出來的對諸葛亮拳拳愛護和疼惜欣賞之情更是讓諸葛玄動容。

“先前弄壞了珍貴的音樂盒,沒想到使君不但不責怪,還送來了更多的奇珍,玄實在是惶恐不安。”諸葛玄再次為諸葛亮弄壞手搖音樂盒的事情道歉。

燕綏不甚在意地擺擺手:“若非世侄陰差陽錯打開了音樂盒,我還不知道他的天賦高至此啊!”

諸葛玄謙虛道:“使君謬讚了,黃口小兒懂得甚麼,不過是湊巧罷了。”

燕綏一臉欣慰道:“聽說世侄亦將蒸汽機模型拆開,並原樣組裝回去了,這樣的能力,人才濟濟的潁川郡都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諸葛亮波瀾不驚拱手:“亮才疏學淺,無法製出同樣的音樂盒和蒸汽機模型

() 。”他整理了一下衣擺(),誠懇道:“我想和使君旗下的能工巧匠見一麵?()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還請使君行個方便。”

諸葛玄歎氣道:“這孩子,癡迷此道,我也無可奈何。”

“孩子有鑽研學習之心,是大好事啊。”燕綏連忙扶住諸葛亮施禮的手:“我聽說世侄飽讀詩書,又擅長機巧,這樣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

諸葛玄摸著胡須道:“玄不得不厚顏,請使君多多照料這不成器的侄子。”

“咱們自家人不說二話,”燕綏稍一沉吟:“其實,這些巧奪天工的器物都是我遊曆蓬萊時偶然得來,無法為世侄引薦了。”

見諸葛亮露出了失望之色,燕綏話鋒一轉:“不知兩位在路上可見過田裡最新的轅犁?”

“是那曲轅犁的物事兒?”諸葛亮眼睛一亮:“我觀其物,起土簡單,輕便省力,聽說是使君改良並推廣的功勞。”

“不敢當,隻是我昔年見過此物,照瞄出來,其能造出來,都是能工巧匠的功勞。”燕綏一臉期望地看向諸葛亮,語重心長道:

“要製作音樂盒和蒸汽模型,需要循序漸進,有些零件我也在回想怎麼製作,曲轅犁就是在回想中造出來的。其實這些零件對百姓大有裨益,我這亦有許多圖樣,世侄對此道頗有研究,不知能否助我一臂之力啊?”

“亮自是義不容辭,願意在此間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