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質更高(1 / 1)

大醫淩然 誌鳥村 1416 字 1個月前

“淩然,你接著做左手無名指。”王海洋不可能放著淩然不用,等著其他人做完手裡的活。

斷指再植是最爭分奪秒的手術之一了。

今天的手術更是如此。

要想5歲小病人的8根手指都能用,就要儘可能快的為他縫合。

好且快的手術,是斷指再植的術後恢複的重點。血運很重要,儘早恢複血運是最重要的。

沒人知道離斷的手指,失血多久就會壞死,也許20個小時,也許8個小時,也許12個小時——中國小兒斷指缺血時間最長的案例是56小時後,由無@錫手術外科醫院再植成功,但是,想必沒有人願意主動挑戰記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有一點是不會錯的,你讓它儘快恢複血液流動,它的恢複就會越好,功能性就越強。

一組,二組和三組的斷指再植都隻進行到一半左右,所有人都沒有完成最重要的血管吻合,更有同樣複雜的神經吻合等待著眾人……

就他們目前的速度,一個半小時內都結束不了。

這種情況下,彆說是空出淩然了,讓彆的醫生替換淩然都沒道理,淩然做的最快,又年輕有精力,讓他繼續做下去是最正確的選擇。

替補的幾名醫生,不論速度還是質量的,都不能與此時上陣的幾位主任和副主任比,又憑什麼替換淩然呢?

王海洋不用左右衡量,轉眼間就做出了決定。

他要為整台手術負責,而不能為某個醫生的臉麵負責——不客氣的說,做不好手術的外科醫生,本身也沒有什麼臉麵。

尤其是在雲華這樣的省級三甲醫院裡,大部分的外科醫生都是奔著技術路線去的,技術不好就會被看不起,這是毫無疑問的政治正確。

王海洋都已經是主任醫師了,他更用不著看彆人的臉麵。

淩然同樣不會考慮什麼人的臉麵,而拒絕自己擅長的手術。

淩然隻輕輕的點了點頭,說了句“好的”,再道:“馬硯麟,你繼續縫皮。劉護士,拿左手無名指的核磁共振的大片給我看。”

馬硯麟硬著頭皮繼續縫皮,引來了眾人的側目。

馬硯麟本人也頗感不安,拿起持針器的時候,手指甚至微微的抖了抖。

馬硯麟不由的看向淩然。

如果換一名暖心的上級醫生,此時大約會有800字的安慰詞,讓馬硯麟不要太緊張。

淩然卻是看都沒看馬硯麟一眼,就像是平日裡的操作一樣,自顧自的瞅著核磁共振圖發呆,不像是X光之類的小把式,核磁共振片的信息量極大。如一般病人自醫院拍攝得來的片子,裡麵許多內容都是虛化處理的。

會讀片的醫生,看核磁共振得到的信息,比透視眼得到的還要多。

淩然集中精神閱片,馬硯麟反而鎮定了下來。

不鎮定也不行了(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