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0日,在日本東京舉辦了第十八屆奧運會,而隨後的1966年,日本政府正式將每年10月10日定為了體育日——64年提案,66年通過,為了這點屁大的事國會討論了差不多兩年。
到了2000年時,日本政府又實施了“快樂星期一製度”,人為製造小長假以提升國民消費指數,免得大家把錢存銀行不肯花沒時間花,於是又把體育節改到了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以便連休三天。
但學校是不同的,學校在這一天要舉辦體育祭,也就是運動會。當然,是不是當天還要看天氣情況,不行就挪前挪後,不過一定要辦,近乎一種傳統了。
同時體育祭是在學校舉行的不假,但卻不是學校操辦的,而是學生會。項目什麼的也不是正兒八經的體育運動,全是由著學生會自己來開腦洞,真的五花八門,一個學校一個樣兒。
體育祭辦得好不好和學生會關係很大,基本上也就證明了這屆學生會有沒有實乾能力——三年級的會長、副會長,二年級的骨乾群體,一年級的打雜,今年體育祭怎麼搞和北原秀次他們這些一年級生沒什麼關係,基本由二年級拿主意,三年級把關拍板。
像是拔河之類的是最普通的,彆的項目一個比一個變態,大概日本高中生有IH大賽,你要想正兒八經的參加體育競技請夏天去那裡好了,在學校裡開運動會就是一個“玩”字。
體育祭要求全員參加,一個不漏,也沒有個人競技項目,隻有集體的勝負和榮譽,完全沒有個人名次一說,甚至要求也不嚴格。比如A班男生14人,B班男生16人,這拔河起來很不公平……但不好意思,你們少人你們活該唄!女生那邊你們占便宜了啊!
北原秀次看了大半,感覺有些不習慣——中國學校開運動會多麼莊重嚴肅啊,跑日本來成馬戲表演了?
而且他還很悲催的發現,自己想不參加都不行,像是“十人板”之類的項目還能躲躲,但那種拔河、木樁賽——雙方每班豎根木樁子,防守自家的彆被推倒了,同時推倒了對方的算贏——他想不參加都不行,那個是全班一起上陣的。
隻要不想自絕於人民,真是不上也得上。
他在那裡皺眉頭,但鈴木乃希倒是興致高昂,拿著手指戳著翻頁鍵,笑吟吟道:“沒想到學校裡還有這麼好玩的事……”
北原秀次忍不住側頭看了她一眼,你這身板子參加不怕給人踩死嗎?
他也不等鈴木乃希看完了,又把手機還給了式島律,問道:“阿律,咱們班的練習開始了嗎?”
式島律柔聲道:“還沒商量好呢!北原君你知道的,咱們那位班長是位老好人,誰的意見都聽,現在參賽名單還沒定下來呢,但應該快了吧!”
這樣啊(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