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城召開的高層會議上,燕綏徐徐展開荀彧的上書,示意諸葛亮讀給大家聽:“文若的信件很長,孔明讀一下,大家聽完後逐個發表意見。”
在她身側,已經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實習秘書五人組立即攤開筆記本,開始記錄會議紀要。燕綏的實習秘書隊伍雖然龐大並且經常輪換,但此五人已經是常青樹了,衙門諸多部門都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
五人組都是顯眼包,包括年滿十八立下軍功,衝動又不失思考的孫策、十七歲性格機敏且習得一手好字的鐘毓、十六歲溫柔又有主見的姑娘糜蘭、已非剛來豫州時懵懂模樣的十五歲呂蒙以及僅僅十歲,卻已經在陽城有神童之稱的陸遜。
要知道,如今陽城人才彙聚,各個世家也看中其雄厚的師資力量、獨一無二的鍛煉實習機會和巨大發展潛力的同窗人脈,紛紛將自家有望出頭的孩童送往潁川文理學院和武學院讀書。
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可見陸遜能力不俗。
有他們的幫忙,燕綏兩位正式秘書也能省力些。不久前,燕綏已將有魄力的陳宮、溫和負責的司馬朗從外地調撥回來擔任秘書,不然隨著事業的擴大和國營經濟版圖飛速擴張,郭嘉、戲誌才、田豐、審配等人要忙碌死。
諸葛亮很乖地把信件接過來,一板一眼地開始念道:“晉文公重耳迎納周襄王,各國一致推舉他為霸主;漢高祖為義帝發喪,使得天下百姓誠心歸附……”
文人就是這點不好,說什麼都要鋪墊一大堆。燕綏把有六層的旋轉點心大籃子往會議桌中間推了推,自顧自拿了一塊糯嘰嘰的板栗酥,悠悠的配紅茶吃了起來。其實荀彧的信件她早已經看過,算是漢室擁躉者中言辭最為激烈的,正好用來觀察各部眾反應。
其他謀士雖然已經習慣了主公的天塌下來都不耽誤吃飯的做派,但這次的議題太過重大,眾人都沒什麼胃口,連以吃貨和放蕩不羈聞名的戲誌才都沒心情取用點心和吸奶茶了,全神貫注聽諸葛亮讀信。
郭嘉則悠悠的喝了口茶,神情從容。按照主公這喜好自由不喜掣肘的人生態度,這結論已是板上釘釘,問題的關鍵在於要如何應對其他諸侯的行動。
讀完第一頁,開始第二頁後,諸葛亮終於念到了重點:“自從天子被挾持離開洛陽,主公首先倡導興起義軍,平定中原諸州,如今洛陽農耕逐漸恢複,忠義之士希望能保全漢室根本,黎民百姓也懷念舊的王室,為之悲傷。借此時機,奉迎天子以順從民心,是最合乎時勢的行動;用大公無私的態度使天下心悅誠服,是最正確的策略;堅守君臣大義,輔佐朝廷,召攬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彧懇請主公奉迎天子回洛陽,以安天下。”
一口氣讀完荀彧的建議,諸葛亮皺眉頓了頓,抬眼看了一眼諸位同事,見他們都沒有開口的意思,便接著念道:“這樣儘管四方還有不遵從朝廷的叛逆,但他們能有什麼作為?”
後麵又是一係列相似的典故和對燕綏的問安以及對交州工作的彙報。不得不說
,不論在任何時刻,荀彧都是那麼禮節周到和態度從容。
在諸葛亮念完之後,眾人都陷入了深思之中,甚至年少的龐統還浮現出了苦大仇深的神色,隻有燕綏神色輕鬆,雙手搭在下巴上,繼續主持會議道:
“其實文和(賈詡表字)、仲德(程昱表字)也有上書過來,不過仲德言辭激烈,文和謹言慎行,就先不念了,大家議議吧。()”
賈詡這老狐狸,行事又一切以保全自己、不得罪上司和同僚為先,若非切身利益相關,難以讓賈詡來點篤定和鋒利的觀點。
對於賈詡這樣的性格燕綏也無可奈何,正話反話都讓他說儘了,她歎了口氣:“大家議議吧。?()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謀士審配斟酌著開口道:“主公,奉迎天子的好處顯而易見,將其迎回洛陽,匡扶漢室,我們無疑站在了道德的製高點上。”
田豐在一旁點頭:要論這個時候的道德製高點,那無疑是匡扶漢室!
“力挽狂瀾漢室,難道就不會重蹈先前黨錮之禍和黃巾之亂的覆轍了嗎?”龐統按捺不住道:“總不能讓主公一直扶著一根腐朽的柱子吧!”
司馬朗若有所思的看著龐統:現在的小少年,總是那麼犀利。怎麼自己弟弟司馬懿,就一點都不個性呢?
“漢室傾頹無力,奉迎天子又有何用?”他開口道:“鳳雛雖然說得偏激了些,但頗有道理,以主公現在的實力,並不需要這一份名聲。”
田豐皺眉說:“但若奉迎天子,主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亂中輔助天子的名聲就可像日月一般,同伊尹和周公媲美了。”
“元皓兄彆說那些虛名,”戲誌才連連擺手:“咱都是自己人,還是來點實際的。”
“論務實精神,那還是得公台,我且先拋磚引玉一番。”田豐苦笑,看向燕綏和陳宮道:
“各州、郡雖然表麵上都聲稱是義兵,實際上卻互相圖謀,並沒有憂國憂民的想法。如今您兵強馬壯,將士聽命,若向西去迎接天子,遷回洛陽,就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積蓄兵馬,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叛逆,天下有誰能與您對抗?
龐統不服氣道:“即使沒有天子,天下也無人能同主公抗衡!”
眾人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