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道過謝,心下感慨:離開潁川這麼久,主公還是沒有一絲絲的改變。待他日翱翔九天之上,不知道是否還能保持今日的心境。

諸葛亮、龐統兩個小輩暫時放下紙筆,還去小廚房將蒸出來的紅糖米糕、芝麻米餅、米酒湯圓、紅糖粑粑等小食端了過來。

郭嘉一邊用小勺舀湯圓,一邊悠閒自在道:“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文若試試這個。”

戲誌才也抓著米餅一臉享受道:“民以食為天嘛,今天又托主公的福了。”

荀彧摩挲著奶茶杯:聽說現在潁川郡的士族不流行喝清茶了,而是流行帶著蜀錦做的桌布、街上買的奶茶和精致的小點心在公園裡消磨下午,自己離開潁川郡,回來在人際交往中發現,竟然已經脫離潮流了。

田豐心下暗暗吐槽:為什麼這兩人一副散漫的模樣,平時工作效率還高到不可思議?彆人熬夜批文件的時候,這倆人還有心情去夜市逛吃逛喝。

明明郭嘉和戲誌才都不是精致士族的代表,荀彧才是。

他的視線轉到諸葛亮、法正幾個小輩身上,見其坐得端端正正的,龐統還一邊抓著紅糖粑粑一邊奮筆疾書,不由感到一陣欣慰:幸虧小輩們都沒被帶壞。

不過,在儀態方麵還是自己帶的徒弟勝出了。可惜周瑜出身廬江郡大戶,所以不能帶過來參加會議增長見識。

荀彧道:“此番回來,見不少熟悉的麵孔都胖了一圈,莫非是這些奶茶和點心的功勞?”

那可不,一個月每天吃上一頓,能不胖個七八斤麼?以前士族中流行穿著精美的絲綢或者薄紗衣服,外麵背著精致的小包,身上佩戴著各種香囊去踏青。現在變成了大家穿著舒適的鞋子,穿著上衣下裳方便舒展身體的樸素衣服,喝完奶茶吃完點心去廣場蹦蹦跳跳。

郭嘉道:“所以大家吃完下午茶,晚上都跟著華佗他們在公園裡跳廣場舞,這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戲誌才發出邀請:“文若晚上一起去啊,最近主公給了新的音樂,大家稱之為蹦迪,動次動次的特彆好玩。”

說著,還揮舞著上半身舞動了一下。

“那個叫蹦迪,”燕綏托腮笑道:“配上了激昂的音樂,可能不是文若喜歡的風格。”

荀彧還能說什麼呢:……

“陽城變化真快,恐怕下次再來述職,又是一番模樣了。”

吃著美食,眾人仍不忘正事,感慨說:“若揚州盛產水稻,稻米就能走入尋常人家了吧。”

漢代皇室和貴族都對稻米很是青睞,因為在石磨推廣開之前,麥去殼是很麻煩的事情,而稻米軟糯可口,比麥飯滋味要好得多。

“是啊,”燕綏頷首:“水稻在江東能一年兩熟,再往南至交州,甚至能夠一年三熟。”

“我當年遊曆的時候,看到揚州有少數人在河流附近種植稻米,每年清明節前後,可以種植早稻,到了夏季收割。夏末時候種植晚稻,十一月便能收獲了。”荀

彧道:“不過也有一個缺點,江水無情,時不時就泛濫毀了一年的收成。”

“所以等占領揚州後,要將流民們大規模遷過去治理河道、修築堤壩。可惜這樣的人才太少,以後麻煩大家多多留心啊。”

燕綏歎氣:她倒是有心開鑿曆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讓揚州成為重鎮的京杭大運河,但苦於有心無力。

眾人連忙應下了。

“主公何須歎氣,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變好。”戲誌才笑道:“在為百姓操勞方麵,若是使君認第二,各州刺史可沒有人能認第一了。”

其實潁川郡百姓的日子已比天下其他州郡好太多,受益於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改良農具和優質、多樣的種子,百姓不但能夠吃飽,還能經常改善口味。即使家裡隻有一個女人撐起門戶,也能通過在工坊紡織做活養活小孩。

再不濟,養不起孩子就送到撫幼院去,那邊小孩是州府統一派人照料。不過也有一個壞處,拋棄了自己的小孩,這個孩子就屬於豫州州府了,未來同父母再無瓜葛。

燕綏搖了搖頭:“這路還遠著,等揚州水稻豐產,才說得上成功了一大步。”

眾人見主公絲毫沒有因為占領荊州而自大輕狂,心下都暗暗讚揚:果然主公是做大事的人,不會驕矜自滿。

荀彧問:“這次攻占揚州,江東大族是殺是降,主公心中可有底了?”

燕綏道:“其實,不論是否拉攏江東大族,在江東士族眼裡,我們豫州都是外來的侵略軍。”

戲誌才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我們要突襲。”

趁著天下諸侯,尤其是南方各路諸侯還在後知後覺,他們動作該麻利點了。

“所以,我覺得拉攏不拉攏,反而沒那麼重要了。”燕綏攤手:“江東百業待興,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我們給所有士子都發求賢令,邀請他們來治理郡縣,難道他們會拒絕麼?”

她又不是曹操,會搞大屠殺,在帶兵快速鎮壓後,不信這些人能抵擋住誘惑。

田豐沉思道:“若是這些人聯合起來不動?我們會陷入困頓啊。”

“元皓不必過慮,”郭嘉笑道:“我們還有豫州和荊州的人才庫呢,不少少年人都摩拳擦掌,準備上官場了。再者,人是很難長時間團結的。不論有多麼鐵板一塊,也有薄弱之處。”

隻不過少年人們閱曆還是太少,容易被人欺瞞。但起碼,在規章製度下,公事公辦、處理文書是沒有問題的。

荀彧問:“薄弱之處,奉孝指的是?”

“江東大族在聽聞了潁川文理學院和武學院的大名後,可是紛紛將兒女送來學習。”郭嘉挑眉:“若是任命他們的兒女,這些大族焉能反對?”

“就是這些年輕人,難以肩負重任。”田豐搖頭,像周瑜這樣成熟的少年郎君畢竟是鳳毛麟角:

“而且,他們在學院求學時間尚短,接受的熏陶可能不比在家鄉多年,我擔心任命他們後會同家裡沆瀣一氣,反而對我們豫州政權不

利。”()

“彆擔心,我們隻是立幾個風向標,揚州的大局我想調可靠人選前往主持。”燕綏問:“大家有舉薦的人選了麼?”

?本作者水墨黛提醒您《我在三國經營田莊》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她含笑補充道:“當然,毛遂自薦也是可以的。”

荀彧問:“奉孝,你覺得呢?”

郭嘉懶洋洋的托腮,唇角勾起一抹笑容:“誰願意接手我在豫州的事務,我當然可以去。”

那還是算了……眾人自己手上的事情還要經常加班加點,要是再承接郭嘉那一堆的雜事,還要去繁就簡彙報給主公聽,眾人就覺得壓力有點大。

眾人將目光投向郭嘉身旁的戲誌才。

戲誌才連連擺手,一副害怕引火上身的模樣:“鄙人沉迷工坊好多時日了!官場已經不熟悉了呢!”

田豐笑道:“誌才煉鐵煉鋼煉琉璃真的很投入啊,我聽說銷往天下其他州郡的琉璃,其收入已經快到潁川紙的三分之一了。”

潁川紙是薄利多銷,造福於民。琉璃則是高溢價產品了,一個百人的工坊,能夠帶來這麼多的收入,眾人也是沒想到的。

“可彆說,我看潁川大族都在比拚誰擁有的琉璃窗戶多。”

琉璃透光度不及現在的玻璃,但外表光鮮亮麗,儼然是財富的象征了。

戲誌才攤手:“我們還在搞紡織□□,改良紡紗機呢,下個月還要做棉衣,我要是走了,將士們過年的禮物進度可不能保證了哦。”

諸葛亮連連點頭:“我們正在弄軋棉機,濾掉棉籽。”

今年棉花是第一茬收割,眾人有些不明所以:“這是什麼?”

“棉花就是白疊子,之前在洛陽皇宮裡算是一種觀賞花,從西域傳過來的。”在戲誌才的事宜下,諸葛亮一本正經地科普了起來:

“今年主公用從蓬萊帶來的種子,種植了大量的棉花。棉花得剝籽,才能得到鬆散的棉絨,將棉絨填到衣裳和被子裡頭,那暖和程度不亞於上等的皮毛。”

“居然有這麼好的東西?”

“打獵捕皮毛都是憑借運氣,若棉花能夠大量生產,眾人便能安然過冬了啊。”

“不過,白疊子這麼貴重的花品,真能如同果蔬一樣高產麼?”

諸葛亮繼續解釋:“棉花喜光喜熱,在老農們的精心侍弄下,吐絮還不錯。今年初步估計,這些棉絮能夠做上千件冬衣。”

“上千件啊,已經不少了。”眾人笑道:“我記得去年主公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