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前一日,懷安纏著老爹想做燈籠。

沈聿也難得有興致,使人從庫房中找出紮風箏剩下竹條、麻絲和細棉紙,擺了一院子,下人進進出出都要單腿蹦。

因害怕竹刺紮手,隻有沈聿和懷銘在捆紮骨架。

懷安發現自己除了讀書,還是在很多方麵頗具天賦的,比如糊燈籠。比起老爹和大哥,他糊得又快又板正。

他安排的十分妥當:糊了個虎頭燈籠送給芃姐兒,兩個蓮花燈籠送給懷薇懷瑩。

最後高高提起兩個紅彤彤的大鯉魚燈籠:“送給大哥和懷遠哥,鯉躍龍門,金榜題名!”

懷銘八風不動的性子,難得展露笑顏。

懷安蹬鼻子上臉:“大哥,要是當不成小閣老,我還想到一個新的營生……”

“你不要想。”懷銘知道他嘴裡吐不出什麼好話。

懷安還想再掙紮一下,糊燈籠是多好的營生啊!紅白喜事兒都用的上,市場需求大大的!業務擴展,說不定可以搞出一條街,從生到死一條龍服務,安排的明明白白……

話還沒出口呢,就被大哥提著耳朵教訓: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像緊箍咒一樣念得懷安頭昏腦漲,還得態度很好的應著:“是是是,對對對,大哥說的很對!”

不然今天耳朵都彆想要了。

總算等他念完,歎了口氣,才提起一隻兔子燈籠,讓老爹幫忙描上五官。

“這個……就送給世子吧。”他說。

……

上元佳節,許聽瀾果然請來了江南來的女先生彈詞助興。孫輩上除了年紀最大的懷銘留下來陪伴祖母,小孩子們都被遠遠地攆到前院玩耍。

婆子帶了幾個女先生進來,抱著弦子琵琶,個個漂亮標致,說起話來嘴甜動聽,將老太太哄得合不攏嘴,口是心非地笑罵兒子:“你媳婦淘氣胡鬨,你也不攔著?”

沈聿隻是賠笑:“家裡冷清了三年,兒子媳婦圖個熱鬨,母親就依著這一回吧。”

兒子媳婦變著花樣哄自己開心,老太太自然是高興的,當即問女先生們:“近來什麼好詞?”

女娘們一個個的報上詞名,一個個的唱,都是才子佳人的詞話。

時下流行詞話,彈詞也屬於詞話的一支,深受南方人喜愛,老太太陳氏自小長在江南,來到京城自然有諸多不習慣,乍一聽到“南詞”,倍感親切。

其中最小的女娘才十二三歲,鵝蛋臉盤,身段已稍顯曼妙,口齒伶俐,喉音清亮。

老太太最是喜歡,叫到身邊來問:“你叫什麼呀?”

女娘輕服一禮,答:“回老太太話,小人叫蘭新月。”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老太太笑道:“好名字。”

蘭新月唱得是一首新詞,《醉月緣》中的一段:“原不是鴛鴦一派,休算做相思一概。白思白解白商量,心可在?魂可在?著衫又拈雙裙帶。”

小姑娘聲線未長成,亮歸亮,還尚單薄,隻是配上詞話的內容,倒彆有一番滋味。老太太每人賞了一顆金瓜子,還多賞蘭新月一包潔粉梅花糖。

……

芃姐兒午覺睡得好,精力充沛。天色將暗時,顛顛兒的跑進院子,搖著老爹的手喊著:“看燈,看燈!()”

她穿著銀紅色的襖子,頭發盤成抓髻,纏著彩繒,墜著紅珊瑚珠子,唇紅齒白,玉雪可愛。

她要撒起嬌來,誰能扛得住啊?

老太太當即笑道:“今天本就是出門遊玩的好日子,你們不必陪我,穿厚實一些,都出去熱鬨吧。?()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季氏身子弱,一到冬春交替格外不想多動,便說陪著老太太,隻叮囑懷遠照看好妹妹們。

沈聿夫婦便拉扯著六個孩子,乘馬車去逛燈市。

昔日寬闊的長安街,如今儘是熙熙攘攘的車馬行人,馬車行進緩慢。索性提前下車,孩子們拎著燈籠,吃著零食,徒步往東華門走去。

芃姐兒不用親自走,她的坐騎……呸,她被親爹一路抱著,舉著一根冰糖橘子努力的啃。

每啃下一瓣橘子,沈聿都要掰斷一截竹簽,防止她戳到自己。

華燈初上,笙歌聒耳。

皇城今夜沒有宵禁,可以徹夜狂歡。沿街攤販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兩側商鋪林立,紛紛紮起奪目絢爛的燈台,整條街道成為一條燈火通明的銀河。間或有雜戲表演,舞龍舞獅,高蹺旱船,好不熱鬨。

猜燈謎贏煙花。沈聿在煙花鋪子上運筆如飛,一連填出十來首謎底。

沒辦法,他家孩子多,一人挑兩樣,也要端走一大盒兒。

煙花鋪子老板險些岔過氣去,許聽瀾丟下一角碎銀,這才活了過來,對著這位好心的太太連聲道謝。

孩子們大豐收,興奮的抱著一堆煙花摞在李環手臂上,繼續往前走。

“明翰。”有人自身後叫他。

沈聿回頭,原來是謝彥開一家。

謝彥開有三子一女,具都是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兩家相互見禮,順著熙攘的人流同行。

“謝伯伯!”懷安扯著謝彥開的袖子:“謝謝您幫我提《跋》。”

謝彥開笑道:“小事一樁。”

懷安道:“對您來說是小事,對懷安來說,可是幫了大忙了!”

謝彥開並不知道他要開書坊的事,隻是說:“你小子真能折騰,又是種大棚菜,現在又搞了一本書出來,接下來打算做什麼?”

不等懷安答話,謝韞驚訝的說:“原來前幾天吃的瓜果,是懷安哥哥種的?”

懷安得意的點頭。隻見謝韞穿著琥珀色的小襖,顏色像熬的焦黃的糖稀。

瞧她空著手,二話沒說,將手裡的兔兒燈送給她,再一次將榮賀同學忘到了九霄雲外。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