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剛才蘭蘭講完了元春的判詞——感覺頭一次講這麼複雜、這麼多爭議的判詞。】
天幕上,似乎蕭蘭蘭伸手一收,那分彆寫著“兕”與“兔”的兩張白紙便就此消失。仙子那張短發俏麗的麵孔再次出現。
【但是還沒完成任務,關於元春我們還有紅樓夢曲,曲子裡描述的元春命運就更加嚇人了。】
就見王夫人伸手掩於口上,不敢發出聲音,但是人們似乎可以聽見那些被她勉強壓抑在喉嚨深處的哭泣聲。
而賈母的狀態也不太好——老太太縮在圈椅中,仰頭望著天幕,她將雙眼睜得大大的,卻眼窩深陷,再無以往那等富態從容之相。
【關於元春的那首紅樓夢曲名為《恨無常》,曲子唱道: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①】
聽著天上仙子將這極有節律的唱詞幽幽地念出,就連賈政這個大男人都聽得鼻腔一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這句解釋了元春之死的時間,是在她“榮華正好”,也就是地位最尊,聖著最隆重的時候,“無常”趕到的。聯想那句“榴花開處照宮闈”,很可能這時元春已經懷了身孕。】
【這時程高本續書中什麼“身體發福,舉動費力”之類,這樣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再看下一句,“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這就更嚇人了——因為這描述,分明是元春會被一點一點地縊死。且不是自縊,因為這唱曲之人悲苦之際,卻又十分不甘。她明明還牽掛著“萬事”。】
【我們在這裡再回想一下之前元春省親時點到的四出劇目:《長生殿》中“乞巧”伏元春之死。這裡元春的身份與命運結局,是不是與《長生殿》中的楊貴妃非常相像呢?】
說到這裡時,蕭蘭蘭的語氣十分沉重。
似是被她的情緒感染,天幕上半晌都無人回應,過了好一會兒,才有“唉” “可憐” “5555”之類的感想躍於天幕之上。
/>
【再下一句有點奇怪, “望家鄉,路遠山高。”說明元春之死不是發生在京裡、宮裡,而是發生在一個遠離皇官的地方。】
【因此有紅學家據此推測,可能是朝中反對皇帝的勢力,借皇帝陛下出巡、出遊,甚至是秋獮的機會,予以伏擊。】
【但皇帝的力量與對方可能是差不多旗鼓相當的,就像上古猛獸虎與兕一樣,雙方僵持之下,最終皇帝不得不犧牲元春,將元春交由對方處死,就像當年唐明皇在馬嵬坡的所作所為一樣……】
【"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這一段應當是寫元春恐有給父母托夢的情節,向父母示警,讓他們有機會“退步抽身”,帶同賈家從雲譎波詭的朝爭中退出來。】
就在這時,王夫人再也忍不住,一聲嗚咽衝出口,隨後又趕緊捂住嘴,內心的痛苦令她不由自主地蹲下,身體蜷縮起來,不停顫抖。
而賈政也忍不住老淚縱橫,趕過去扶住老妻,夫妻兩人頭湊著頭,無聲無息地痛哭著——這還是寶玉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對看起來像是“搭夥過日子”一般的夫妻,第一次在人前表現得如此親近。
賈母卻偏過頭,轉向鴛鴦,低聲說了一句什麼。鴛鴦點頭應是,躡手躡腳地從榮禧堂前退開,不知去了哪裡。
寶玉等人卻還都是懵的,誰也沒想到好端端在宮中的元春,竟會被天幕預言如此悲慘的結局。
“‘乞巧’、 乞巧’……”
寶玉重複著元春點的那出戲名兒,忍不住再次淚灑衣襟——明明那應是七夕密語,愛侶們定下生死不棄的誓言,在天幕口中,卻是這樣殘忍的讖語。偏偏那被預言會慘死的女子就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姐姐,而他此刻竟完全無能為力?
明明那天幕總說,他是把所有這些故事都寫下來的人啊!
寶玉想到這裡,便奮力握住雙拳——片刻後他卻又將雙拳鬆開,因為又想到了天幕另一句點評:“寶玉是個好人,但沒有用!”
寶玉低頭無奈看著自己攤開的雙手:他……竟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嗎?
【夢裡九重天:蘭蘭,那對方勢力為什麼一定要將賈元春置於死地呢?】
【這說起來就話長了,趁著今天有時間,蘭蘭好好給大家掰扯掰扯!但是醜話說在前麵,接
下來蘭蘭所說的這些內容,都是沒有直接文本證據的,這裡的“直接文本證據”指紅樓前八十回的文字與脂批。所以這些幾乎都接近“不負責任的猜測”。】
【所有關於元春之死的文本證據蘭蘭其實剛才都已經說完了,往下要說的,基本都是各位紅學家們的推測和假想。】
榮禧堂前各人都想:就算沒根據也行啊!萬一其中透露的重要消息能夠挽救元春的性命呢?現如今天幕就像是溺水之人麵前擺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們拚死都想要握住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