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裡說到賈元春之死,我們就必須連同元春本人的判詞和紅樓夢曲一起說了。】蕭蘭蘭說到這裡時,天幕上似有另一個聲音傳來: 【蘭蘭要上‘國際慣例’了?】

很明顯,蕭蘭蘭也沒預料到這一聲,一轉頭,隻見她身後坐著一對年紀和她相仿的青年男女,這一對男女都正轉過身,抱著椅背,望著蕭蘭蘭。那名年輕女子聽得全神貫注,剛才那一聲正是她說的。

見到蕭蘭蘭回頭去看他倆,兩人都一驚,大約才發覺自己也出現在“天幕”上。

那名年輕男子趕忙向蕭蘭蘭打招呼: 【蘭蘭你好,我倆都是你的粉絲。原本今天在這間茶館歇腳,就是想要坐下來看你直播的,誰想到竟然是現場看到你的“直播”。】

那名女子趕緊扯同伴的衣袖:【彆,可彆打擾了蘭蘭的直播。】兩人一起向後縮了縮,幾乎縮出天幕所涵蓋的範圍之外。

【當然沒關係!歡迎一起參與蘭蘭的直播。】天幕上的蕭蘭蘭鎮定自若,笑容可掬,重新轉過頭來麵對天幕外。

【沒想到在這個直播場地也能遇到收看直播的粉絲小夥伴。看來現在大家都對蘭蘭的套路太熟悉了,都猜到我要說“國際慣例”了,那麼咱們就話不多說,上“國際慣例”。】

如今賈府眾人也都知道天幕那所謂的“國際慣例”是指一個很特彆的冊子,還有與之配套的畫兒和曲子什麼的。按照以往慣例,寶玉與探春會奮筆疾書,將天幕上所說的記下來。

但是今夜,事出突然,榮禧堂前並未準備這些。探春正在斟酌,扭頭向寶玉看去,就見寶玉麵上兩行亮晶晶的淚痕,應是過於傷感,實在無暇記錄。探春有心提筆,卻又怕事後泄露機密,隻能咬牙暗記。

【元春在《金陵十二釵》中排名僅在黛玉與寶釵之後,列於第三,說明她也是紅樓中一位絕對重要的人物。】

【《金陵十二釵》冊子上,屬於元春的那一頁上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一個香櫞。】

【這個弓很好理解,諧音“弓”,香櫞的“櫞”字諧音元春的元,意味著元春進入宮廷的命運。】

【但這可能隻是表麵一層的寓意:如果我們順著弓和香櫞繼續想下去。弓,是一件兵器,也是凶器,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就是被吳三桂用弓弦絞死的……】

這話聽得人心驚肉跳,冷汗直冒。他們大多知

道天幕口中的“明”乃是指的前朝,但卻並不知曉明代的末代帝王究竟是如何死的。

可是隻要細想一下太爺們當年是如何掙下這份家業的,眾人心裡又似模模糊糊有了些影子。【這弓除了是凶器之外,還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鳥儘弓藏”之意,總之絕不是什麼吉兆。】

【而香椽,不知道小夥伴們認不認識這種“水果”,說它是水果可能不大合適,它其實更適合作為香料,是一種天然香水——它擁有一種純正天然的芸香科植物香氣,比我們平時時常見到的柑橘柚子等水果都還要香。據說慈禧太後當年曾經在儲秀宮牆角用大缸裝滿綠橙、佛手和香櫞,讓這些水果令自己的儲秀宮滿院皆香。】

【但是香櫞外表宛如大橙子,內裡卻極其酸澀,不能入口,所以得了個“心有不甘”的外號。】

【元春將皇宮中形容為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又說自己與家人“骨肉分離,終無意趣”,恐怕正是為自己失去的寶貴自由而“心有不甘”吧。】

聽見天幕上大喇喇地談起女兒省親時與自家親人才說的私房話,賈政與王夫人都是麵麵相覷,麵色慘白,手足無措。賈政嚷嚷著要入宮請罪,而王夫人急著要哭。

而其時賈母正在望著天幕傻笑,寶玉則在發愣,無人敢上前相勸。無奈之下,探春向鳳姐一使眼色,這兩位榮國府裡最為精明強乾的女性頓時一個勸賈政一個勸王夫人,各自道: “老爺(姑媽),天幕無所不知,自然不會為娘娘諱言。但也絕不會將娘娘和我府內無辜之人事渲染為有辜……且先聽下去,天幕對娘娘沒有苛責之意,想必自有道理。"

賈政夫婦兩人這才緩過來些。

【我們再看元春的判詞: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①”這麼短短二十八個字裡,竟然有兩句是有文字上的爭議的。】

【第一句: “二十年來辨是非”,在周汝昌周老點評的周評本中,根據乙卯本和楊藏本改為“二十年來辨是誰”。】

【小夥伴們,原本這個“二十年來辨是非”還是一個較為寬泛的、形容元春逐漸成長的說法的話,隻是說元春長到二十多歲,又或者在宮中生活二十多年,總算認清了人情是非。可一旦改成“二十年來辨是誰”,顯然就有明確所指了。】

【結合紅學家們對於秦可卿真實身份的考

證,有些學者認為“二十年來辨是誰”,是指元春經過二十年左右的觀察,終於確認了年幼時隔壁寧國府突然多出來的那個陌生女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

榮禧堂前,一片死寂,人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秦可卿那是什麼身份?天幕上說過,她有可能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留下的公主啊!這件事若是真的,必然在兩府都是絕密。可是……難道元春真的能從各種蛛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