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之言往上爬時, 她能明顯得感覺到跑酷與攀岩的不同之處。
她需要規劃好每一次的移動路線,該去抓哪一個石塊,去踩哪一邊才能支撐住身體, 這些都是有大學問在裡邊, 例如右邊的支點,看起來很簡單, 但如果她因此移動到那一邊, 就會發現前邊的路線都被堵住了——
這裡說的“堵住”並不是字麵意思,而是說的是難度過高, 並不適合林之言這個純新人去嘗試。
在攀岩體係中, 攀岩路線的難度是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最常采用的標準是優勝美地十進製係統(YDS) , 技術性攀岩以5.0難度起步, 從5.0到5.7是入門級彆, 5.10已經是業餘攀登者的最高水準,再往上,就是專業攀岩家才能達到。
而林之言目前攀登的路線不出意外是5.5左右的難度,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才能去挑戰的路線,並不是很難, 但也絕非是新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
纖細的身影懸掛在人工岩壁邊緣,林之言爬得並不快, 她會仔細地去觀察支點和前進路線。
她發現每個攀岩支點的形狀都不一樣,而且針對不同的支點還得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夠成功攀住。
就現在抓著的這個, 這個裡邊是凹陷的, 叫做把手點(Jug), 所以能直接將手指伸進去抓住, 彎曲抓緊。
但到了下一個支點, 卻沒有凹陷的地方給她抓著,形狀呈現橢圓形,表麵較為光滑,林之言盯了好一會兒,隻能嘗試著用握的方式抓著它的邊緣,依靠手在岩點上的摩擦力進行攀爬。
根據支點的形狀和突出的位置,林之言用了各種方法“握”住它們,一開始還有些生澀,得看半天才伸手抓住了,到了後邊,隻要看到支點就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才能抓住並以此為支撐點移動身體。
林之言小心翼翼地握住那圓點支點,也就是指扣點,它的抓握麵很淺,林之言隻能用四根手指抓住表麵,還在想著該怎麼移動過去,她忽然福至心靈。
這不就是考核任務時狼狽扒拉著牆磚時的感覺嗎!?
回想了一下當初自己的做法,林之言將雙肩稍微下沉,將核心穩住,整個人呈現三角形狀。
桃樂斯有些意外地看著林之言,還挺有靈氣的,居然還能在攀岩過程中無師自通調整身體狀態。
很多人雖然能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對卻不知道怎麼調整,從這一點來看,林之言在攀岩上的確有點天賦。
虛擬空間內四處白茫茫,僅有一道攀岩牆,有道纖細的身影在上邊緩慢地攀爬,但隻要定睛一看,就會發現這抹身影雖然緩慢卻自有一種節奏,一動、一停,移動重心、調節平衡...
看久了,就會深刻地感受到為何攀岩被稱為岩壁上的芭蕾,冒險性與技巧性並存,令人看得心潮澎湃又歎為觀止。
林之言的體能已經不是最開始的菜雞狀態了,爬了六七米,她還有些富餘地呆在牆壁上,抬頭看路線,思考自己要爬比較高難度的還是先中規中矩爬完一條路線。
既然都開始了,當然是選比較有挑戰性的啦。
林之言想也沒想直接選擇了左邊那條路線,而她的選擇,讓路線難度從5.5變為了5.8,剛好是過了入門級彆,需要一定的攀岩技術和經曆才能通過的路線。
桃樂斯微微皺眉,話已經溜到嘴邊了,但見到林之言堅定的麵孔,她吞下提醒。
直覺告訴她,林之言已經進入狀態了,全心全意都放在了攀岩上,現在打斷她讓對方去另一條路線反而是害了她。
罷了,反正有安全繩,就算掉下去最多也就是撞到牆壁。
想通了後,桃樂斯繼續旁觀林之言,觀察她攀岩時的每一步動作和身體狀態,這些她都會一一記下,等到林之言下來了就告訴她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在攀岩牆前,林之言習慣性地兩腳踩點再移動,依靠抓住下一個支點來移動身體,但用這種方法攀過幾米後,她就覺得不太對了。
也說不上是觸類旁通吧,但她直覺認為自己現在的移動方式是需要改進的,這樣踩著點靠手挪上去再移動的方式太死板了,靈活性不足,攀岩不應該是這樣的,她應該試著更大膽一些。
這樣想著,林之言喃喃自語:“不對,肯定不是這樣...我應該怎麼做呢?”
桃樂斯本來還環著手臂看林之言攀岩,聽到她這句話,剛想開口提醒兩句,卻看到林之言動了一下。
林之言又往上攀爬了一次,她特地觀察自己的身體,忽然發現自己一直在彎著手臂。
眾所周知,曲臂的時間越長,手臂肌肉就會越累。
幾乎是下意識的,她將手臂伸直,上半身稍微往後仰,降低重心,下半身卻貼近牆岩壁,將雙腿微微屈膝,將大部分體重交給雙腿來承擔。
隻是這麼簡單的調整,卻讓她的姿勢忽然變得專業了。
桃樂斯微微一愣,嘴角漫出滿意的笑意。
可以啊,才爬了幾米就意識到自己的姿勢有問題,還及時糾正了,無論這是出自她長時間運動的本能還是經過嚴密思考,都證明了林之言在攀岩這方麵上是有自己的判斷在。
很多人認為,攀岩隻是一項依靠體能的運動,卻不知道它往往需要攀岩者的慎密計算。
在攀岩的時候,攀岩者需要去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是否能夠沿著路線繼續攀爬...
這些思考,可能在機械攀爬和低空攀爬中的作用不足為道,但到了無保護攀岩中,當你的身體已經懸掛在六百米高空上,體能被消耗得所剩無幾時,這時候的判斷就尤為重要。
你以為自己能夠腳掛旁邊的岩點,卻發現岩點過於傾斜無法掛靠,這時候你的身體已經移動到中間位置,如果不及時找個支點穩住重心,往往會失衡。
一旦失誤,將麵臨墜落高空、粉身碎骨的後果。
所以桃樂斯在發現林之言這一點後才會顯得尤為驚喜,畢竟一個帶腦子運動的人總是比不帶腦子運動的人好,尤其是玩這類極限運動的,在同等情況下,有腦子無疑證明了活的命更長。
但接下來,林之言的表現更讓她驚喜了。
在林之言發現適當地轉身能夠更好地伸直手臂、將重心放在腿上後,她立刻靈活地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彆的方法,既然能轉動一個部位,為何她不嘗試著“解放”其他肢體呢?
於是桃樂斯就看到了已經爬到十米位置的林之言居然不再是“爬梯子”一樣的攀爬方式,而是將三點接觸的攀岩技術逐漸過渡到了旗式平衡。
所謂的旗式平衡指的是一隻腳踩在點上,另一隻腳像旗子一樣伸出來保證身體平衡,在站起來的時候主要是靠支撐腿發力,再通過擺動伸出去的腿來調節重心,偶爾還可以通過踩牆來一起發力,是攀岩者日常攀岩中最為常用的技巧。
桃樂斯本來還打算在林之言吃癟後再教她,沒想到她居然無師自通了。
這讓她臉上驚歎的笑容越來越大,焦糖色的眼眸閃閃發光。
放在外邊,怕是沒有人會相信有人能在第一次攀岩中糾正這麼多新人都會有的誤區,甚至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攀岩技巧,這份天賦或許來源於長期跑酷的直覺,卻無法不令人感慨萬千。
而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從最開始的生澀試探到現在的“完成品”,每一步都是通過發現、思考、嘗試中轉變而成的,桃樂斯發現林之言並不是腦袋一拍就放手去做的類型,在她看似衝動的行為下卻是再也冷靜謹慎不過的思考。
此刻已經到了十五米的高度,大約五層樓位置,林之言雙手抓著指洞點,往下看,微微一愣。
十五米,這個高度對於她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跑酷的時候越過更高樓層的也不是沒有,但現在往下看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
該怎麼形容呢。
林之言眼睫微微顫抖,她能感覺到自己手臂在微微顫抖,有種衝動很想要放手放鬆一下,但正是這種衝動才讓她越發地精神緊繃,她知道,這種衝動將會一直伴隨著的攀登生涯中。
叫囂著休息、叫囂著放手,但唯有克製衝動,咬牙繼續往上攀,才能夠抵達頂端。
她腦海裡突然想起一個句子。
“\''s there.”*
因為山就在那兒,沒什麼原因,我就是想去做,無論多苦多累——
跑酷給她的感覺更多是自由,但攀岩卻是一種征服感。
一種複雜的、難以言喻的激情縈繞在她內心,讓她不自覺地顫抖,光是室內攀岩已經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她有點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真正的高山了。
等林之言登頂後,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忽然讓她有些安心,又有些悵然若失。
鎂粉已經被蹭掉了許多,林之言忍不住揉搓了一下手指,一陣古怪而陌生的刺痛從指關節傳遞到大腦,這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她意識到是因為攀岩過程中過多地需要用手指握支點,在日常中,就算是跑酷也很少有專門需要手指發力的地方,韌帶明顯不足。
她舉起手指,雙眼閃閃發光,像是發現了什麼寶藏。
等下來後,桃樂斯第一件事就是擁住林之言,手掌大力地拍後背,爽朗大笑。
“做得很棒!!”
得到桃樂斯的誇獎,林之言彎著雙眼笑了,倒是有幾分靦腆的感覺,好像有些不好意思。
若是其他人看見肯定會以為是自己看錯了,向來傲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居然還會靦腆,簡直是火星撞地球,不可思議。
“桃樂斯,我想問一個問題。”
“嗯?什麼問題,你說吧。”
“如果我想攀登奧裡蘇爾峰...要達到什麼水平才有希望?”
林之言沒有說會成功,而是說有希望,她知道在這類事情上永遠不會有百分百的成功率。
桃樂斯挑眉,她收回手,沉思了一會兒才開口。
“你要知道,真正的攀岩和室內攀岩還是有區彆的,你需要考慮到很多外界因素,例如氣壓、濕度和溫度的情況,在某些情況,你還有可能會遇到極端天氣。”
林之言認真地點頭。
“而且你說的奧裡蘇爾峰,也不僅僅是攀岩,你還可能還需要攀冰、登山,到了高層海拔,或許還要麵臨缺氧的危機,海拔6500米左右是一條界限,越過這條線,氧氣將變得極其稀薄,而且現在可是八月份哦,說不定還會發生雪崩。”
說來說去,重點無非就是說明攀登奧裡蘇爾峰有多困難。
當然困難——畢竟連世界名將都隕落於此,林之言早就知道它的危險,或許說,所有攀岩者都知道攀登奧裡蘇爾峰是件極其困難的事,但他們就因此不渴望征服它嗎?顯然不可能,相反,人類的征服欲隻會讓他們更加蠢蠢欲動。
誰都想成為第一人。
重點在於,誰才能真正地征服奧裡蘇爾峰。
林之言露出一抹笑容,眼睛散發著奇異的光芒,她很乖巧地點頭說知道了。
桃樂斯盯了她兩秒後,露齒微笑。
“勇氣是人類永恒的讚歌,林,如果你要去挑戰奧裡蘇爾峰,我支持你,你剛剛問我需要達到什麼水平...首先,征服一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吧。”
話音剛落,林之言就聽見係統冷冰冰的機械聲。
【極限運動模塊開放——登山】
【任務:征服一座八千米以上的高峰】
【任務:成為奧裡蘇爾峰登頂第一人】
“不過,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還是攀岩,如果用我的標準,你起碼得無保護攀爬過5.14d才算是真正地學會了攀爬。”
5.14d,已經算是最高難度的攀岩路線了,世界上唯一一條9c路線被稱為最難的攀爬路線,難度也就是5.15d,這之間隻差了0.01,可想而知桃樂斯的標準有多高。
現在林之言的水平可能也就5.7左右,5.7到5.10是一個檻,很多攀岩者終其一生都無法突破到5.11,這需要尤為大量的訓練和實力才能達成,達到5.11後,每個0.01的進步都是一個檻。
再打個比分,現在最著名的十大攀岩高手,也僅隻有四位成功爬過5.14d以上的難度...
林之言眨了眨眼睛,收斂起笑容。
她很認真地凝視桃樂斯的雙目,點頭:“當然。”
就算桃樂斯要她挑戰5.15d難度,她也會答應。
【任務:挑戰成功5.15d】
林之言:......
係統你還真的會順著杆子往上爬啊。
5.15d——世界上最高難度的攀岩路線,至今隻有一人挑戰成功。
林之言深呼吸一口氣,將身上的雞皮疙瘩撫下,心跳聲很快很重,讓她有些頭暈目眩。
無論是登山任務還是攀岩任務,都讓她有些激情澎湃了。
下一秒,林之言又露出笑容,說:“對了,之前不是說什麼指力嗎?現在不如測一下吧。”
桃樂斯愣了一下,沒想到對方轉換話題這麼快,她瞧了瞧對方神采奕奕的雙眼,也笑了起來。
“行。”
隻見她拍了拍手,指力板忽然出現。
指力板是以寬度劃分登記,突出來的邊緣就是放手指的地方,上下共十橫,每一橫大約三十厘米長,需要測量者上下一個來回才算挑戰成功,再從左到右依次增加難度。
一級指力板也就大約兩個指節寬度,如果能不用腳在一級指力板上下爬一個來回,則說明已經達到了普通攀岩愛好者的平均水平,最高到三級指力板,大約半個指節寬度,已經是專業的攀岩運動員水平了。
最頂尖的攀岩者甚至能抓著六毫米的邊緣做引體向上,而六毫米,就是指尖最前端位置,普通人根本沒什麼力氣,連掛都掛不住,到了這種境界,在攀岩支點上用一根手指做水平懸掛都已經不是難事了。
林之言特地鬆了鬆指關節,她還真的沒有特地訓練過這方麵,有些蠢蠢欲動。
伸手抓住最下邊的橫梁,手肘稍微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