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締造奇跡(1 / 1)

大醫淩然 誌鳥村 1162 字 1個月前

“跳了!”

“心跳恢複了?”

“捶好的?”

在旁壓抑了許久的醫生們,發出輕輕的歡呼聲。

不管是不是急診科的醫生,其實都是見多了生死的。但是,普通醫生能夠平靜的麵對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可看到一位正在孕育新生命的年輕母親生死不知,看到一名尚未見過世界的新生命死生難明,普通的平靜是無法保持下去的。

哪怕是如鄭培這樣的老油條,哪怕他平日裡再喜歡調笑小護士,喜歡口花花,他也甘願冒著不小的職業風險,嘗試喚出唯一的解決路線。

好在,這似乎是一次成功的冒險。

鄭培偷眼看了看淩然。

彆是不說,隻要不是一屍兩命,淩然應該就不會太生氣。如果能夠母子皆活,那就更有可能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阮高歌也用驚訝混合著佩服的表情看著淩然。

胸前捶擊是60年代興起的急救技術,它不是什麼傳統技藝,第一次報導發生在1960年,大約也不是什麼深思熟慮的發明,隻是因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而自然而然的流傳開來。

在60年代直到2000年,胸前捶擊的優勢都是相當明顯的。首先,它不需要額外的電除顫設備,也就意味著可以在任何一個搶救場景中使用。尤其是在除顫儀尚未發明,以及尚未普及的年代裡,胸前捶擊可以說是醫生們能夠采用的唯一除顫手段。

其次,更重要的要素在於,直到96年以前的除顫儀都是單相波技術的。

因此,如果看2000年以前的醫療電視劇,經常會發現醫生們開口就是360焦,再看2000年以後的醫療電視劇,醫生要求的除顫儀能量就降低到了200甚至120焦。

雙相波技術的除顫儀的效果,是明顯高於單相波的,所以,直到2010年的指南,才明確將胸前捶擊列為二線技術。因為1996年開發出來的雙相波技術的除顫器,到了這個時候才基本普遍。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雙相波技術出現之前,胸前捶擊的技術其實是並不弱的,至少不會明顯弱於單相波技術的除顫儀。且看早期的心肺複蘇的報告,胸前捶擊的成功率還是相當高的,這也使得胸前捶擊的使用範圍相當的廣泛。

尤其在60年代,70年代,直到80年代,連單相波技術的除顫儀都未曾在世界範圍內普及的時候,胸前捶擊可以說是普通醫生救助病人的最好手段了。

順著這個方向來考慮,到2010年的指南中才將胸前捶擊列入二線,也有掌握著胸前捶擊技術的醫生越來越少,越來越弱的原因。

畢竟,技術終歸是要練習的,早期的醫生能有充足的病例來練習、複習乃至於拓展,後期的醫生終歸還是用除顫儀的越來越多,手藝從不擅長到不熟練再到不敢用,也是(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