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然轉了小半圈,很快就鎖定了兩名病人。
普通的外傷病人是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排查的,尤其是外傷縫合之類的病人,淩然分配任務的時候也是做過簡單的檢查的,基本不會出現大的偏差,轉悠下來,也就是這一個腹瀉的病人和骨傷的病人,還有完善方案的必要。
“拍片了嗎?”淩然站在骨傷病人麵前,輕聲問了一句。
“呃……我這邊是計劃手法複位的。”負責該病人的進修醫生約莫30多歲了,已經有自己的一套診療手段了,跟著雲醫的醫生做助手的時候,他能按照雲醫的流程來,現在獨立做,不免又回到了自己的套套裡去。
淩然對此不置可否。診斷或者說臨床醫學本身,都是一門經驗科學,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有的醫生會按照指南來走,大部分醫生並不會,至於最終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很多時候都是醫生的能力問題,就像是學生做題一樣,考80分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80分左右晃悠,不會因為考試的時候態度積極而竄到90分去,也鮮少會跌落到70分去。
這邊的進修醫生那做手法複位,其實說明骨科的底子是有的,這也是淩然選擇讓他處理骨傷的原因,不過,他的處理方案顯然是有漏洞的。
淩然也不確定是什麼漏洞,也許是有骨頭碎片,也許是骨折的位置不佳,他並不深究,隻是擺擺手,道:“先拍張片子看。”
他的判斷依據主要就是係統,當然,現在要是再給病人仔細做個體格檢查什麼的,也有可能發現端倪,但是何必呢,不管哪方麵的問題,拍個片子就都清楚了,先做體格檢查也是一樣的,反而讓檢查變的更繁瑣了。
至於如何給進修醫生解釋——那是對自己的上級醫生做的,不是給自己的下級醫生的做的。
來進修的李醫生果然是從善如流。他也沒有抵抗的資格,反而惴惴不安的自我反省:明明是淩醫生給的任務,就應該多做幾個檢查確定一下的……都怪今天的人太多,拍片排隊那麼長,如果彆人手裡的活都做完了,我這邊做的最慢……哎,其實雲醫每天的病人都不少,彆人都會記得先拍片的,就我傻乎乎的玩手法,淩醫生明明是年輕醫生,肯定不喜歡這種老式的治療手段,這就是原生醫院太差了,我當年要是讀個雲大,分配到雲醫之類的醫院,現在的想法估計都不一樣了……
淩然再到那腹瀉的病人跟前,發現基本檢查都做了,血常規,便常規和肝腎功能,電解質等等,結果也都出來了。
淩然再看進修醫生開出來的藥有左旋氧氟沙星,就知道他是診斷病人是感染性的腹瀉,從淩然的角度來看——似乎也沒錯。
但是,相較於外科技能,淩然的內科技能遠沒有到一意孤行的程度。
再(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