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兩不誤(1 / 1)

大醫淩然 誌鳥村 1088 字 1個月前

“淩醫生,等一下。”

見淩然轉身要走,雷主任忙將他給叫住了。

雖然說,醫生們的日常查房都是如此快節奏的,但今次生病的是馬局長,人家的臉還是比正常人大的。

淩然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雷主任。

“那個……淩醫生,馬局長這邊的病情,還得請你給多說明一下,另外,這邊有省立和陸軍總院,還有二院和其他醫院的一些專家們,你們可以共同探討一下。”雷主任搜羅了一堆話,全都給倒了出來。

淩然看看時間,道:“我接下來還有一個手術……恩……要探討什麼?”

淩然看向了專家群體們。

以肝膽外科和普外科為主的中老年醫生們,被淩然看的一時無言。

這裡的大部分專家,都是常年在昌西省內混跡的,有的人可能參加過淩然到場的醫學會議,有的人還可能看過淩然的手術,還有的人可能看過淩然發表的論文。最不熟悉他的,剛剛也看到淩然體格檢查的準確和細致了。

在淩然沒有出現之前,在主刀醫生真正確定之前,眾人還是很有積極性的。

但是,現在被淩然直直的看著,專家們的心態就有點變化了。

問題的關鍵,正如淩然所言……探討什麼?

這就是一台簡單的早期肝臟腫瘤的切除手術,如果是交給主治醫生做的話,那還是有很多可以考究的點的。

可對於所謂的專家們來說,探討的角度,可能就有所不同的。

那麼,討論的細致和深入一些?

事實上,哪怕隻是深入一點點,稍微超出臨床的標準兩三成,在場就得有兩三成的專家要露怯。

不是每個人都能有200例,乃至於500例的肝切除的經驗的。1000例的肝切除,更是可以在全國排得上號的標準。

如昌西省內的這些專家,三巨頭以外的醫院主任和副主任醫師,完整主刀肝切除三五百例的有,主刀三五十例的也正常。

職位、職稱和頭銜這種東西,並不總是按照硬條件來排序的,再者,大家的臨床方向和研究方向總歸是不同的,常見的會做肝切除的科室裡,規模最大的普外做的最花,擅長掏屎的普外科主任,也許隻做過幾十例的肝切除,但要偽裝自己是肝切除的專家,也不會有人去刻意揭穿。類似的如肝膽科的專家,主做膽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稍大一點的肝膽胰腺科的專家,可能主攻的胰腺也沒毛病。

對所有外科專家來說,大而化之的聊一聊肝切除,尤其是麵對患者和家屬來聊的話,那是很簡單的。

可要是仔細聊,進入到探討階段的話,那可就容易暴露了。

馬夫人奇怪的看看專家們,又奇怪的看看淩然。

作為體係內的一員,馬夫人意識到不妥了……

探討得有主題,還得有主持人啊。

“那個,雲華醫院肝膽科的主任在(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