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我要進去(1 / 1)

大醫淩然 誌鳥村 1179 字 1個月前

淩然又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任務。

心臟外傷修補術,對於醫生們來說,應當是見過的很少,聽過的很多。

見過的少,是因為非穿透性心臟傷的病人比較少見,聽過的多,則是因為心臟外傷修補術,開啟了人類對心臟外科的探索,以至於醫學界人士耳熟能詳。

曾經的外科之父西奧多?比爾羅特有一句經典的論斷:“任何一個試圖進行心臟手術的人,都將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作為當年的外科權威,這句話的影響深遠,以至於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醫生再嘗試觸碰心臟了。

直到比爾羅特死去三年後,才有一名法蘭克福的醫生路易斯雷恩,成功進行了心臟外傷修補術。

很難說,雷恩醫生是否早有準備且靜待時機,或者,他就是純粹的天賦超絕,運氣極佳,以至於第一次遇到難得的心臟外傷病人,並為其做心臟外傷修補術,就成功了。

在任何一個年代,心臟手術都是極其困難的,是在刀尖上跳舞。

但在1896年,也就是中國的光緒二十二年,外科醫生進行心臟手術的時候,那柄尖刀就更鋒利了。

在這個沒有體外循環的年代,當然,在此後許多年,體外循環技術都是沒有的,這柄磨刀石還不算厲害,厲害的是,19世紀的輸血技術約等於無——等於說,在當時,做心臟手術,等於開局做的就是超高端的心臟不停跳手術,而且基本不用指望輸血……

論危險,比這危險的醫學操作也不多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麼危險的技術環境,這麼落後的操作手法,還能完成心臟外傷修補,這項技術,至少可以說是不難。

事實上,單以語言敘述,可以說是簡單的。

雷恩醫生的原話是:……我決定經左側第四肋間進入胸腔……擴大心包破口,暴露心臟,清除積血及血塊,發現右室表麵1.5cm裂口,隨即用手指壓迫裂口止血……使用小腸針和絲線,在舒張期打結。在縫第三針時出血量明顯減少,出血得到控製……

換言之,雷恩醫生的手術步驟中,最重要的就是兩步。第一步,用徒手止血法,摁住了心臟破口。第二步,趁心臟不注意,快速的縫了三針。

人類曆史上的首次成功的心臟手術,就這樣完成了。

時至今日,手術的條件毫無疑問的升級了,手術的步驟也有了變化,但主要的步驟,其實沒有太多的改變。

逮住心臟破口的地方,摁住他,趁它跳的最慢的時候,縫好它。

如果給淩然一次機會,就他目前所掌握的技能,說不定也可以獨立完成這樣的心臟外傷修補。

然而,如果隻是如果,就目前的醫療環境,沒有合適的契機,淩然根本就彆想碰到心臟。

沒有足夠的積累,淩然也不想貿然的去觸碰心臟。

人類曆史(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