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然眼睛看著屏幕,手裡輕巧的操作著,腦海中卻浮現出無數的解剖圖像。
淩然閱讀核磁共振的能力卻是大師級的,關節鏡下的半月板成形術也是完美級的,再加上一個完美級的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以及90次的下肢解剖經驗,在膝關節方麵的技術已經足夠用了。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患者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隻有通透的考慮,才能在膝關節狹窄的空間裡,儘可能多的保住鮑曼的半月板,並給予儘可能完善的恢複。
從核磁共振中可以看到,鮑曼的半月板是碎的相當厲害的,要對這樣的半月板做修複,就不能觸動太多的組織,得以儘可能小的傷害,恢複半月板內的解剖關係——這也是人與機器之間的很大不同。
維修機器隻要能恢複原狀就是最好的狀態了,中間如何拆卸並不重要,很多時候,機器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維修的方便性。
給人做手術卻不是這樣,一方麵,每個人的解剖結構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另一方麵,給人做手術也不能大刀闊斧的做拆卸,就現有技術來說,後維修的總是沒有原裝的好,所以,相對於機器維修,給人做手術的限製條件就太多太多了。
各種內窺鏡,包括淩然目前采用的關節鏡做手術,其本身就是因為手術所受到的種種限製,而做的自我限製。
它可以帶來更小的傷口,但給醫生的操作難度卻是不可避免的增大了。
相對於開放性的手術,關節鏡內的手術是典型的螺獅殼裡做道場,能夠挪移的地方非常之小。
在這種時候,諸如“挪動最少的方塊以完成拚圖”之類的無聊題目,卻是具有了現實意義。
“衝洗一下。”想歸想,淩然手裡的動作卻是沒有絲毫的停頓。
在獲得完美級的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以後,淩然又做了兩三百例的膝關節手術,經驗可謂豐富,鮑曼的膝關節結構也偏於正常,若非受傷的過於嚴重,淩然隻要按部就班的做下來,都會得到極好的預後。
“多衝一會。”淩然有點嫌棄術野不夠清晰,所以稍微緩了下。’
即使如此,在外麵的醫生們看來,淩然的速度和節奏依舊令人……迷醉。
“我不懂運動醫學,但在我看來,淩醫生的關節鏡,做的很優美。”勞埃德坦誠的讚美,到了他這個咖位,想上一步做管理,想挪一步做純手術醫生,都是非常簡單的事,並不需要有對抗意識。
看到好的手術,厲害的醫生,認識一下,幾乎是勞埃德的人生日常。
事實上,看著淩然做手術,勞埃德心裡甚至有一絲絲的爽感。
就好像看著高壓水,將地麵上的汙漬,一點點的清洗乾淨,又好像看著人將混亂的現場,一點點的重新擺放整齊……
“怎麼樣?沒有白來一趟吧。”(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