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送檢(1 / 1)

大醫淩然 誌鳥村 1288 字 1個月前

“淩醫生,就切這麼多嗎?”武新市一院的劉慈山是專攻肝膽的副主任醫師。當然,在接觸到淩然以前,他基本是不敢切肝的,主要還是做膽囊類的手術,再圍著肝做點文章。

長期邀請淩然做肝切除手術的結果,就是劉慈山等人的能力直線升級,現在已經可以直接主刀做點肝臟的小手術了,不過,還是要請淩然來坐鎮才行,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從武新市送病人到雲醫可就有些來不及了。

以淩然的性格,即使是收了錢做指導手術,也是有什麼說什麼,儘管開始容易惹的人不開心,但是習慣了……劉慈山等人就習慣不開心了。

劉慈山跟淩然在一個手術室裡,也是習慣了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問。

作為一名奔五的副高,他也是有一顆想要治愈肝癌的心的。

淩然同樣是回答的很直接:“儘可能切小一點,有利於術後的恢複。”

劉慈山不適應的道:“但是……這樣切不乾淨吧。”

“等送檢的結果再看。”

劉慈山懷疑自己聽錯了,不由追問:“如果送檢的結果顯示沒切乾淨的話,怎麼辦?”

“那就再切一點,然後再檢查。”

“如果還沒切乾淨呢。”

“那就多切一些,結束手術。”淩然的頭腦清醒,如果兩次都沒切乾淨的話,再強挺著脖子多保留器官就是搞笑了。

不過,今天的病人要是切的肝臟多了,能不能再醒過來都是問題,於是,這又轉變成了一個兩難的矛盾。

要說的話,東科的孟杉將人送過來,是真真選了個好病例。

做好了,醫院發獎金,做差了,醫院發退職金,妥妥的。

手術室裡的醫生們,則是麵麵相覷。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淩然的態度,可就顯的有些隨意了,或者說,又變的過於鄭重其事。

劉慈山小聲道:“肝癌切除的話,通常沒有那麼長時間等待送檢結果吧。我的意思是,等一次或者兩次可以,等三次的話,是不是太久了?”

肝臟缺血的時間,控製在1個小時以內,算是比較正常的,而三次檢驗報告,花費的時間就得一個小時了,更不要說,肝臟的切除還極其複雜,每次止血縫合什麼的,還要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淩然道:“第三次是留出來的底線,正常來說,第二次切除就應該能有確定的結果了。”

“我沒聽懂。”劉慈山明顯是被教育過的,否則的話,他是不好意思直接說出沒聽懂三個字的。

現在屬於手術間隙,醫生們都紮著手,等待檢驗科的報告中,淩然乾脆講起手術內容來:“患者戚玉泉現年73歲,肝臟功能較弱,做保肝處理後,多項指標也僅僅處於及格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儘可能少的切除他的組織器官。同時,又要儘可能切乾淨,因為患者同樣不耐受化療。所以,根據(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