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跟腱周邊,毛細血管密如蛛網,就好像是江南的田埂一般,
血流的速度卻比田裡的流水要快,從顯微鏡裡看,這些遠離血泵(心臟)的毛細血管,依舊川流不息的執行著任務。
淩然采用祝-淩跟腱修補術,近乎頑強的分離著李天宏的跟腱周邊血管。這是一份有能力的醫生不願意做,無能的醫生又做不了的工作。
耗費幾個小時的時間,一點點的避開血管,避不開的,或者不小心給割斷的,能修複就修複,不能修複的……那就損失了……
淩然掌握著完美級的跟腱修補術,但在幾個小時的時間裡,要說每一刀,每一針都恰到好處,那就要看恰到好處的定義了。
按照傳統的跟腱修補術來說,隻要大血管不切斷,都是恰到好處,都是好樣的。
但在祝-淩跟腱修補術的要求下,毛細血管的損失已然是手術成功與否的標誌了。
要是放一個平庸的醫生過來,給他10秒鐘時間,避開毛細血管大約是沒問題的,再給他5分鐘時間縫合一條毛細血管,說不定也能縫好,可他最長也就堅持到這麼久了,持續兩三個小時的手術,割斷再縫合的數十條乃至於上百條的毛細血管,普通醫生想想都是要絕望的。
也許有人會問,10秒鐘和3個小時的區彆大嗎?
拋棄前置,重複此問題——10秒鐘和3個小時的區彆大嗎?
老虎、海馬、大壁虎、海狗,穿山甲有話講:mmp!
李天宏麻下有知,也是有話講的:我要打滿全場,最起碼打滿半場,最次能上15分鐘啊,彆癱瘓……
蘇嘉福望著李天宏歪斜的臉,突然有點衝動的道:“剛才我應該問一下他,能不能合照一張的。”
“等他醒來了合照不是一樣?”呂文斌忙忙碌碌的操作,順路回答了蘇嘉福一句。
比起以前,呂文斌承擔的任務要重的多了。這也是淩然在手術台上的操作模式,助手能夠承擔的工作越多,他就釋放出越多的工作出來,否則,助手隻是傻乎乎的拉鉤,他也能一個人做完手術。
熟悉淩然手術流程的醫生,現在都不會對淩然的手術指手畫腳,也有此方麵的因素。
一般醫生做某個手術的流程都是固定的,能階段性的分配主刀和助手的承載度,就已經很熟練了,流線性的分配,絕大多數的醫生都是做不到的。
呂文斌等人也因此而成長的極快。
在彆的醫生手下,可是沒有這樣的好事兒,能夠隨著水平的增長,而立即獲得練習的機會。
一些年輕醫生陷入瓶頸的狀態是很常見的。
就是蘇嘉福,都覺得跟著淩然做手術,技術成長的飛快。
他看著歪臉的李天宏,有些遺憾的道:“難得遇到一個大牌,得拍一個麻醉後的照片啊,要不然怎麼能證明是我給他麻翻的。(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