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然一隻手操作著超聲刀,切幾下,就抬起來,讓出一點位置。
刀下通常就是一根膽管或者血管。
不用淩然吩咐,郭明成就會抓著持針鉗做膽管結紮或血管結紮,然後再由淩然切斷。
兩人做著手術,全程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周圍的醫生們也都習以為常的看著,各自小聲的聊天,隨著手術進程的推進,大家聊天的聲音還越來越大了。
正常的手術室,基本都是這樣的模式。
醫生們關於手術間的討論其實是很少的,緊張氣氛更是少見。並不是沒有,但是,當醫生嚴肅認真競爭的時候,那其實就是到該醫生的極限了,一旦難度再度提升,或者術者一個失誤,失控就會出現。
就像是剛才的郭明成一樣。
門靜脈高壓合並肝硬化就是他的極限了,多了個血管瘤,再加上患者凝血不好,一個失誤就大出血了。
換成巔峰時期的馮誌祥,或者現在的淩然,都不至於。照樣能說說笑笑的做下來。
不過,像是淩然現在這樣子,近乎全程無交流的手術也是很少的。
醫生們也是喜歡瞎聊的,就像是售貨員服務員在沒客人的時候,也喜歡聚在一起聊天,做醫生的好處在於,他們的病人大部分時間都是無意識的,少部分時間,抵抗能力也不強。
所以,不聊天的手術室是很奇怪的,而串門對醫生來說,更是家常便飯。
醫生提前到了手術室,結果病人還沒到,怎麼辦呢?手術做完了,在等待下一台手術的間隙,難道坐在手術室裡傻等嗎?——當然是去彆的手術室參觀參觀了,萬一遇到某某主任了,還能趁機拍拍馬呢。
熟悉的醫生之間,聊天總能聊的很high,一邊工作一邊high聊,就是外科醫生的日常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彆看外科醫生忙的像狗一樣,他們基本等於熬夜打遊戲並聊QQ的狀態。
不熟悉的醫生之間,更要聊天了。
不聊天如何熟悉,何況,不熟悉的時候,更要加強手術間的交流——當然,那是普通或弱小的醫生們之間的事。
超過普弱水平的醫生,若是熟悉術式的話,那就真的可以全程無交流了。
就像是淩然這樣子,閉著眼睛都知道郭明成的術式,順著往下做,根本不需要提醒郭明成下一步做什麼了。郭明成自己做了一年多的主力術式,若是還會忘記的話,當場給他開個顱都不冤。
事實上,郭明成現在是處於半傻的狀態的。
剛開始大出血的時候,他就腎上腺素狂分泌了。等血止住了,淩然開始做肝切除的時候,郭明成的腦袋已經木掉了,就是機械式的跟著淩然做手術。
做著做著,做到現在,郭明成終於從應激反應中解脫出來,開始回顧剛才發生的事。
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郭明成一邊做著一助的小活兒(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