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擠壓傷,普外還有人嗎?”
“請心內科的來看一下,稍微快一點啊。”
“肺部感染了,轉呼吸內科吧。”
隨著太陽升起的,不止有陽光,還有更多的急診病人和病情的反複。
急診室不僅沒有變的輕鬆下來,而且更加的繁忙了。
經過急診救治的病人,總體預後是不如擇期手術的。擇期手術都免不了有二進宮的病人,急診病人就更不用說了。
在忙碌了一夜之後,霍從軍和各治療組的負責人查房,首先就是收羅有“異象”的病人。那些不撒尿的,尿水不夠清亮的,不放屁的,呼吸不暢……根據需要,要麼就轉去彆的科室,要麼就再開藥乃至重新手術。
算上輕傷的患者,上百名的病人,對於隻有30多名醫生的雲醫急診科來說,可以說是巨大的壓力了。
尤其是那些值了一夜班的醫生,到了天亮依舊不能休息,可謂是痛苦不堪。
左慈典的狀態更糟糕。
他都是42歲的人了,彆的人42歲在做什麼?左慈典不知道,但他敢肯定,42歲還熬夜的人,是真的不多了。
就是在醫院裡,42歲的醫生怎麼都是資深主治或副主任醫師了,基本都在醫院的二線或三線,正常情況下,非急診科的二線,值班就是在醫院裡睡一覺,急診科的二線,也不是天天都忙。
但是,42歲的住院醫可就慘了。
左慈典過去一個月以來,熬夜的天數不在少數,今天更是熬了一個通透,撒尿的時候,黃的都不敢仔細看。
然而,自己選的路,再難都要走下去。
如果要想清閒一點,左慈典原本是可以去檢驗科的。作為專門安放裙帶關係的科室,檢驗科至少可以正常上下班,也不用直接與病人和家屬打交道,算是醫院裡麵很不錯的養生地了。
可是,左慈典並不甘於如此。
他才42歲!
42歲的男人,還可以重新開始,再戰征程。
左慈典強睜著眼睛,給一名騎電動車摔傷的患者做了清創,喝了一大口的濃茶,才打起一點精神,醫囑道:“傷口不要沾水,隔天來換藥就可以了……”
比起工地倒塌導致的傷者們,這種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會出現的傷員,實在是普通。
患者頂著包了白布的腦袋,問:“我在家跟前的診所換藥行不行?”
“可以,我把藥開給你,你去一樓取了,自己去診所換藥就行。”左慈典說著在電腦上操作。
“你開個單子給我,我自己到外麵去買行不行?”
左慈典一個激靈,清醒過來,此病人不俗,可不能掉以輕心啊。
“醫院規定,我不能直接給你單子。”左慈典道。
“你們醫院的藥比藥店裡的貴,你們肯定這麼規定了。”
左慈典賠笑:“醫院的規定,我也沒辦法。現在醫藥改革了,價格其實都差不多。”
(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