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然的辦公室外,終於掛上了淩然醫生的牌子。
為了防止自己討厭的排隊跡象出現,淩然第一時間采用了預約製。
比起排隊來說,預約其實更浪費醫院的人力,需要有人安排好時間,並且不停的接打電話,以保證預約排序的順利。
當然,國內醫院不樂意采用預約製的根本原因,還是以誰為主的問題。
病人預約醫生,那就是預約醫生本人了,哪怕醫生更換了醫院或科室,慣性也會將他們引導到醫生的新地盤去。
相比之下,門診或者在醫院裡排隊,排的就是醫院或科室了,最不濟也是醫療組,就算有一兩名醫生更換了,病人們的選擇也不受影響。
不過,就像是醫院裡的其他政策一樣,醫院的一切政策,都是針對普通病人和普通醫生的。
有錢有勢的病人,就可以不受刻板的醫院政策的影響,同樣的,有實力有技術的醫生,同樣可以不受刻板的醫院政策的影響。
就好像中國肝膽之父吳孟超,他是國內第一個將肝膽外科從普外科分離出來,獨立為一個科室的醫生。19年後的1993年,吳孟超的肝膽外科又半獨立出來,成為了長海醫院的院中院。
即使再過19年,能複製吳孟超的曆程的醫生,也是屈指可數。
對雲醫來說,他們是不需要考慮什麼全國影響的。雲醫也不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霍從軍的急診中心成立以後,他本人的話語權已是大大的提高了。
淩然要做預約製,霍從軍就給了預約製,中間沒有任何的波折。
對病人們來說,預約製也有相當的方便之處。
最起碼,是不用抱著病痛的身體孜孜不倦的排隊了。
淩然一天預約了10名患者,都是下級醫院已經確診的半月板損傷,並決定做手術的病人,到了醫院,簡單檢查以後,當天就做手術。
呂文斌、餘媛和左慈典,亦是忙碌的分布在手術室、檢驗科和病房。
淩然每做兩三例的手術,就回到辦公室,給後續預約的病人做檢查。空餘出來的時間,剛好給病人一個時間來做決定。
馬硯麟也儘可能的抽出時間來,到急診中心來幫忙。
他現在的規培又輪轉到了骨科,自然是沒有手術做了。雖然跟著淩然學習跟腱修補術,且有一定的成績,可要說他的跟腱修補術做的有多好,那就純屬扯淡了。
就是祝淩跟腱修補術,他也沒有掌握完全,就算骨科敢讓他上手,馬硯麟自己也不敢上陣。
這樣的情況下,馬硯麟反而是用下班時間到急診中心來,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呂文斌開始主刀tang法,讓馬硯麟的想法發生了變化。
tang法這樣的手術,在外科手術體係中,還是有點藍領性質的。比起高級白領性質的心臟搭橋,或者金領(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