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隻做了一台手術的淩然慢悠悠的查了房,再次獲得4隻衷心感謝的寶箱。
看著積累在係統界麵的16隻初級寶箱,淩然稍稍有些猶豫。理論上,16可以寫做2的4次方,是2*2*2*2的結果,那放在2進製中,16是寫做10000的,真是整的不能再整的數了。
那麼,是開箱呢,還是開箱呢?
上一次的大開箱,可是一次性拿到了兩個技能。
雖然減張縫合與皮內縫合的重合性略大,但可以看成是組合技能,如此想的話,就覺得連出兩個技能似乎更有用的樣子。
16隻初級寶箱,拿到兩個技能的幾率,就讓人沒有那麼自信了。
淩然入神的想著,轉而迅速做出決定,道:“到現在都沒安排手術的話,我們再做一輪體格檢查?”
呂文斌自無不克,隻是奇怪的問:“剛才有哪裡沒看到嗎?”
“哪裡有看得全的。”淩然撇撇嘴。
呂文斌沒的反對。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檢查多少都是不足夠的,人體的複雜程度是遠超人類認知的,就以最簡單的量血壓為例,不同的量血壓的方式會有差異,左右臂量血壓會有差異,不同的姿勢量血壓會有差異,早中晚量血壓也會有差異,也就是血壓的指標不要求精確罷了,但是,對於要求精確的檢查,情況其實也是相似的。
就是核磁共振片,判斷正常與否的參考資料,也隻是用一百多名健康人,或者四百多名健康人的片子來做標準的。
如果不是各種影像片總讓人有輻射的擔憂,抽血等手段總讓人有產生損失的擔憂,人類的日常體檢的要求,會複雜的多的多。
體格檢查算是很環保的檢查方案了,隻是執行的頻率逐漸在降低。
患者們總是想要得到肯定的答案,醫療訴訟也是如此,而體格檢查,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不過,作為初級判斷,體格檢查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
淩然於是又轉了一圈,依次給病房裡的病人,再做一遍體格檢查。
呂文斌跟在後麵,忙的頭昏腦漲,不由歎息道:“我聽說六七十年代的醫生有查房查兩遍的,沒想到現在還能遇到這樣的事。”
“第一遍粗篩,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第二遍仔細檢查,有針對性的解決患者的問題,也沒什麼不好的。”淩然停頓了一下,又道:“可惜我不是內科醫生。”
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適應症是截然不同的,應對能力也是不同的。
像是腹瀉這樣的毛病,也許是小毛病,患者自己在家就能處理,但在醫院裡,外科醫生聽到病人說腹瀉,就遠沒有內科醫生那般揮灑自如了。
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醫生往往隻能解決症狀,而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外科醫生更願意聽到絞痛之類的詞語。
淩然也不能給病人(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