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然懷著緊迫的心情,做著手術。
更準確一點的說,在潘華回來以後,淩然都是報著“這是今天的最後一例手術”的心態,在手術室裡拚命的工作著。
淩然目前的些微名氣,還隻局限於業內,而且,短短的兩個月的積累,也實在不能稱之為名氣。那些轉診的醫院,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或許會在意此點,但若是雲華手外科的副主任醫師有更強烈的要求的話,他們的選擇也很難說。
淩然儘可能的多做手術,多積累經驗。
他已經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提高。通過一例例的縫合,處置一次次的意外,令淩然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
淩然隻希望趁著還有手術做的時間裡,提高操作能力,儘可能的讓自己對屈肌腱損傷的理解更進一層。
為此,自聽說潘主任回國的消息以後,淩然基本就泡在手術室裡了。
潘華回國的第一天,淩然還隻完成了8例手術。
第二天,他就將之提高到了史無前例的11例手術。
第三天的手術雖難,淩然依舊做完了10例。
又一日。
再一日。
續一日。
一周的時間過去了。
轉診而來的病人還是那麼多,外地來求診的患者依舊多的做不完,總有一些手術條件不好,或家庭條件不好的病人,選擇了截肢。
淩然預想的手術不夠做的情況,仍然沒有發生。
又是一個周一的清晨。
淩然活動著剛剛結束了跑步的身體,讓護士為自己穿上手術服,再抬頭看看鐘表,道:“現在是早上3點半,稍微晚了一點,但不影響,我們現在開始手術,爭取能遇到典型病例,加快速度。”
呂文斌立即就打了一個哈欠:“淩醫生,您是真的拚啊。真的不用這麼拚的。”
淩然依舊是很警醒的模樣:“不行,等到病源少下來以後,想拚都沒辦法拚了。”
呂文斌早就在等淩然的這個答案了,猛吸一口氣,道:“我說……”
“抽吸。”淩然已經打開了切口。
“啊……是。”呂文斌氣勢全消,忙忙的低頭乾活。
“你剛才想說什麼?”淩然撈出了肌腱,從而進入了常規手術環節,準備提供幾分鐘的陪聊服務。
呂文斌再想找回剛才的狀態也是不可能了:“那個……您沒發現,病人好像更多了嗎?”
“有嗎?判斷依據是什麼?”
“轉診的人數,門診的病人都增加了,我昨天還接到手外的電話,問咱們要不要收一名屈肌腱損傷合並神經撕裂的病人。”呂文斌停頓了一下,又道:“我聽說潘主任他們每天做的手術量不大,還不一定都是屈肌腱的,所以說,您不要再擔心病源不夠了……”
“為什麼轉診和門診的病人增多了?”淩然刨根問底。
呂文斌被問住了,倒是角落裡踩著圓凳,熬了一夜的蘇嘉福咳咳兩聲,道(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