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休息一會,30分鐘後叫我。”淩然將《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夾到腋下,去了休息室。
他要找個相對安靜點的地方開箱。
馬硯麟和呂文斌都以為淩然是回去看自己的文章去了,都隻是暗自羨慕。
如今的醫院裡,醫生長的醜也好,帥也好,普通也罷,容易被遺忘的也算,能發表論文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馬硯麟尚在規培,情緒調整的極快,等淩然走了,就向呂文斌擠眉弄眼兩下,順便嘿嘿嘿的笑了兩聲。
呂文斌很想罵他“馬屁精”,然而,他雖然膀大腰圓,屁股紋身,深蹲一隻豬,臥推一隻羊,但他是文明人來著,所以呂文斌隻是右手握拳放入左掌,“哢哢哢哢”的捏出三聲響,臂圍38的大胳膊,也鼓了起來。
馬硯麟再“嗬嗬嗬嗬嗬”的笑四聲,毫不計較的樣子,找了個角落翻pad去了。
清晨的休息室還很安靜,來這麼早的小醫生都是奔著查房去的,不用查房的也不用來這麼早了。
淩然進入空無一人的休息室裡,反手鎖上門,再讓係統打開寶箱。
銀白色的中級寶箱裡緩緩打開,一本銀白色的技能書緩緩出現。
“白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淩然起身將門鎖給擰開了,才去翻閱技能書。
局部解剖經驗:3000次上肢解剖經驗獲得。
技能書的描述非常簡單,差不多是一閃即逝。
淩然的腦海中,卻瞬間塞入了大量的知識。
3000次上肢解剖?
淩然想到此處,瞬間聯想到了大量的上肢解剖過程。
單調、重複、了無生趣的解剖。
但是,它們帶來的信息卻是如此的充裕。
偏厚的角化層,要更用力的刺下去。
沒有皮脂腺且無毛的皮膚,是手部解剖的特征,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人。
大量的皮紋是手部的特點。
豐富的皮膚末梢神經,它們是醫生觸診不戴手套的主要原因,這些感覺末梢神經能夠提供大量的儀器都很難得到的信息。
肱橈肌腱、撓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指淺屈肌腱、指側腕屈肌腱等等熟悉的肌腱名稱,更是令淩然對手部肌腱的認識上升到了相當的高度……
宏觀的說,每個人都相差不多,正常人都是五根指頭,組成相當。
但在顯微鏡下,每個人的手部就大為不同了。
胖的人,瘦的人,肌肉發達者,骨頭發育不全者……
原本需要經過一次次的手術,一次次的解剖才能熟悉的過程,此時通通簡化了塞入淩然腦海中。
他從來沒想過,有人竟會解剖3000次的上肢。
更想不到,解剖3000次以後的手部醫學世界,如此的清晰。
解剖3000次是什麼概念呢?
假如每天解剖兩具屍體,解剖3000次需要1500天,得5年不休息不請假的呆在解剖室裡,還得有那麼多的屍(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