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的地點在永安殿,唐寧上次來皇宮的時候,也曾經路過這裡。
殿試之前,經過了點名行禮等一係列步驟,隨後,考生根據省試排名,一一走進大殿落座。
唐寧自然是第一個踏入大殿的。
他的位置在最前方,身後是顧白,再後麵則是崔琅和沈建。
“考官到!”
一名官宦尖聲說了一句,數道人影從後殿走出來。
唐寧的座位在最前麵,視野也最為清晰,他抬起頭,目光停留在最前方的一名中年男子身上。
殿試由禮部主辦,走在最前方的,自然是禮部尚書,唐淮。
唐淮從他的麵前走過,始終沒有向這個方向望過一眼,唐寧臉色平靜,古井無波。
蕭玨的座位在殿內一處角落,抬頭看了一眼,見唐寧沒有什麼反應,這才收回視線。
一名官員走到唐淮身邊,說道:“唐大人,時間差不多了。”
唐淮點點頭,說道:“開始吧。”
那官員對一名宦官小聲說了一句,宦官上前兩步,高聲道:“殿試開始!”
很快便有人發下考卷,考卷皆是密封,策題便被密封在內。
往年殿試之策論,有時考策,有時考論。
“策”是指治國實策,便如同州試之上的治水之策,防疫之策等,都是能夠落在實處的。
“論”,一般指對於某個問題的看法,比如他和李天瀾討論過的“治大國如烹小鮮”,或是直接從經義典籍中截取一部分,讓考生自由發揮。
若是考“論”,則更加注重文章,對於唐寧來說,自然是考“策”更有優勢。
他小心的將試題拆封,目光投上去。
今年的殿試隻有兩道題目,這是他第一眼看到的信息。
第一道題很短,是唐寧見過的所有策論題目中,較短的一個。
第一道題目內容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唐寧看到題目的第一眼有些發怔,因為這道題他不久前才做過,而且和李天瀾有過深入交流。
如果這不是殿試,他一定會以為這是李天瀾出的。
小小的愣神之後,他才看向第二道。
第二道題目的題乾很長,大概有一百來字,問的是考生對於北方草原上敵人的看法,關於有沒有必要和楚國聯盟,說明看法並闡述理由。
兩道題都是“論”,第一道考的是治國,第二道考的是時事。
唐寧現在有些懷疑,今天的策論題目,真的是李天瀾出的,或者就是她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偷偷的將考題不漏痕跡的泄露給他。
這個想法在腦海中一閃而過,隨後就有些後悔。
如果早知道是這兩道考題,其實是可以搏一搏的,搏一搏,或許大宅子就變成大園子了。
他發了一會兒的呆,這才開始提筆蘸墨。
答這兩道題目,不需要太多的構思,該有的構思過程,已經在和李姑娘的交流中經曆過了。
他隻需要將時間軸調回那(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