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代表們見禮已畢,趙然道:“京師新定,諸君請隨貧道入宮,共商大計。”又向夏言道:“後緒諸事,所在繁雜,貧道是清修之人,奈不得這些瑣事,閣老為當朝首輔,還請閣老主持。”
一句話,重新厘定內閣座次。
夏言本就是首輔,前些時日因彈劾之故而上表辭呈,那是無奈之舉,今日局麵不同,自是當仁不讓:“方丈自謙了,言願助方丈廓清朝堂,還天下太平。”
這句話讓後麵許多代表都悚然動容,沾沾自喜者有之,暗自慶幸者有之,愁眉苦臉者有之,心若死灰者有之,不一而足。
天子駕崩的消息已經傳出宮外,趙然無意封鎖消息,也不必封鎖消息,整個京師都在他的控製之下,封鎖這條消息沒有任何用處,反而容易讓人口舌,令市井間諸多臆測。
因此,趙然坦坦蕩蕩邀請百官同入奉先殿,他甚至連天子和齊王的屍首都沒讓張略挪動,就是為了不讓彆人亂想。
端門、午門、承天門,一座座宮門大開,龍潭衛營兵、府軍前營、五軍營刀叉圍子手、大漢將軍,一隊隊甲士沿著禦道向內,一直排列到三大殿之首的奉先殿,整座皇宮都彌漫著肅殺的氛圍。
奉先殿前,張略手按腰刀,率數十甲士於二十七階之上恭迎,夏言見了,上前握住張略的雙手,懇切道:“張指揮使深明大義,起兵平叛,可比古之名將,為大明鎮國柱石也!”
張略躬身回答:“略不敢當首輔謬讚,隻因趙方丈直入大營曉以大義,方有末將入京。憶當年總觀趙大都管贈‘忠道’二字,駐京多年,受閣老提攜,明白一些道之所在的淺意而已。”
趁這工夫,百官已在殿前排好班次,一如上朝之日。夏言又讚歎了張略幾句“雄兵”、“細柳”之類的話,等百官整次完畢,望向身旁的趙然。
朝官一列排頭的位置交給了夏言,毋庸置疑,也不需多說;平叛大軍這一列,顧騰嘉想把排頭的位置讓出來給趙然,被趙然拒絕:“規矩就是規矩,您是文昌觀監院,我是玄壇宮方丈,您就該在我前頭。否則傳出去以後,天下怎麼評說?他們怎麼效仿?那不是亂套了嗎?”
顧騰嘉隻得笑著應了。
陳洪由殿中而出,率內官諸監的大太監們八字排開,斜列於廊柱前,肅靜之後,頓時哀嚎一聲,口中高呼:“皇帝陛下龍馭上賓了——”
殿前頓時一片慘哭聲,百官淚如雨下。
哭罷,陳洪請百官入殿,於是大家魚貫而入,見了現場這一幕,又是好一陣哀嚎。
陳洪作為目擊當事人,現場講解一番齊王如何將天子擄至大殿,如何迫其禪位,又如何將其害死的經過,聽得百官儘皆變色,群情洶湧,齊聲痛罵齊王的大逆不道、狼子野心。
至此,整個環節順利結束。
趙然衝(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