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始皇聽了很高興,覺得王翦老了,變膽小了,沒有年輕大將好用。
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楚國的將軍項燕以四十萬楚軍應對二十萬秦軍。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裡。
後來秦國大敗,被項燕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七個都尉,這場敗仗也是秦滅六國期間為數不多的敗仗之一。
秦始皇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說隻要王翦肯答應掛帥出征,他什麼要求都能答應。
王翦再次提出非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答應了。
秦滅六國,除了韓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楚國是最後一個被滅國的,王翦滅楚後便急流勇退,告老還鄉,哪怕秦始皇對他說:不用害怕,寡人不殺你,留下吧。
王翦還是堅持告老還鄉,據說他死的時候秦始皇還哭了。
總的來說王翦生前榮寵死後哀榮,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一個善終的將軍。白起聽完沉默了好久,支支吾吾道:那個…行吧,就聽你的,去秦王政那裡。】
秦昭襄王時期
嬴稷眼神閃躲,臉上有些掛不住,天幕說這些做什麼,說白起就好好說白起,怎麼還要提另一個大將來做對比。
倒顯得他多不如後代子孫一樣。
嬴稷虛咳了一聲,轉移話題: "公子政呢?還沒抱過來?"宮人聞言連忙去催促,根本顧不上吃瓜。嬴稷餘光看到範雎還跪著, “起來吧。”
範雎聞言,驚喜地抬頭,大王兩個字還沒叫出口就聽到嬴稷說: “這段時間彆上朝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
範雎如同三伏天被澆了一桶冰水,渾身都涼透了, “臣下領旨。”
上黨
白起想了一下那個場麵,都是秦王,大王不僅不聽他的勸,還貶他為普通兵卒,放逐陰密;王翦卻能等到秦王政的道歉,並且要什麼給什麼。
忽然覺得自己好不值錢,心塞。
副將王齕見狀,以為白起被昭襄王寒了心,憂心忡忡: "將軍?"
王齕雖然是副將,但論資
曆他可比白起深多了,白起沒來之前,秦軍的主將基本上都是他,白起崛起後,他才從主將的位置上退下來。
對此,王齕倒沒有什麼異議,能者居之,論軍事謀略他不如白起,占著主將的位置也不能服眾,又何必占著主將位置不放呢。
“將軍,古往今來多少名將沒有死於戰場,卻死於君王的猜忌,您忘了嗎?況且忠言逆耳,您多次違逆大王的意願,已然不妥……"
王齕苦口婆心地勸道。
白起聽是聽進去了,但腦海裡總忍不住想起那句“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都是秦王,怎麼秦王政就會和臣下認錯,聽臣下的勸,滿足臣下的要求。
而大王..
白起: “公子政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也不知道他還能不能等到公子政長大。
王齕: “……”合著他白說是吧?
大秦
秦始皇皺眉:“……”朕沒哭!
王翦死的時候歲數都那麼大了,他早有心理準備,雖然有些感慨當年的老臣一個個都離去了,但真不至於哭。
誰造的謠??
扶蘇: “父王不是一直很欣賞武安君嗎?如今武安君選了父王,父王難道不高興嗎?”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 "又不是真的,有什麼可高興的。"
真的才值得高興好吧!
秦始皇環顧一周,看了看自己的文武大臣,能臣還是太少了,武將也需要栽培,蒙恬駐守邊境,趙佗駐守南越……他手上的大將確實不剩幾個。
韓信如今還年輕,培養起來能接替蒙恬的位置,可是其他位置也需要人啊。更不彆說他還有意開疆拓土,無論是打還是守都需要人。
要是真的把武安君給他就好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蹙眉, "為什麼白起可以去秦國??不是說不能去原來的朝代嗎?"汲黯推測:“後世也許是將秦國和大秦分開計算。”
劉徹: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要是沒有六代秦王的積蓄,他能統一天下?大秦用著秦國的積蓄,怎麼能分開呢?"
汲黯: “……可就是分開了。”陛下,你就彆杠了
,再杠天幕也不可能把白起送給你啊。
唐太宗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