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有功的匠坊回至府裡,眾弟子們都覺得解決了一件心頭大事,喜上眉梢。
但林延潮見了弟子如此,卻眉頭微皺,似有幾分不樂。
眾人不明林延潮心事,大多數卻不敢擅自發問。
唯獨屈橫江忍不住問:“先生為何不樂?”
林延潮卻反問道:“你們國子監監刻坊的銅活字,一日可印多少字?”
屈橫江道:“弟子曾問過坊匠,一日可二十餘紙。”
眾人聽了驚呼道:“二十餘紙!”
“如孫匠人兩日方能一紙呢。”
“銅活字確有長處。”
屈橫江以為林延潮為此憂心,於是道:“先生,這銅活字雖快,但也確實太貴了,平常人也是用不起的。就以咱們京師而論,也唯有監刻坊一處有銅活字,有銅模字二十餘萬,江南的私人刻坊都不如監刻坊。”
陶望齡點點頭道:“屈兄所言甚是,江南唯有無錫會通館,蘭雪堂,桂坡館等私人刻坊才有銅活字,銅模字數萬,十幾萬如此,但私人刻坊沒有監刻坊之財力。如要印書,都看有無缺字,若缺字需立鑄方可。”
賀自明補充道:“銅活字雖好,但都太貴了,若是要弄齊一套幾十萬銅模字,不知要費幾萬兩白銀,不提還有備字,故而還是雕版印刷好用。”
一名弟子不明問:“何為備字?”
屈橫江解釋道:“就是重複的字,好比你要印王右軍的蘭亭集序,僅是‘之’的銅模字就要備上二十一個。”
聽了屈橫江這麼說,眾弟子都是搖頭:“華而不實。”
林延潮從弟子們議論而知,是啊,正是因此活字印刷才無法推廣。雕版印刷仍是社會主流,而活字印刷僅據次地位要,甚至劃時代意義的金屬活字就是華而不實。
因為除了模具太貴外,銅活字還要用到銅,可中國產銅數量稀少,銅更是流通錢幣,誰會用銅來鑄字模。
中國漢字近十萬,常用漢子三千多,不提還有回字的四種寫法。唯有士大夫刻書成風的明朝,才會閒得蛋疼使用銅活字。
可是金屬活字到了歐洲卻是另一個樣子。
英文,拉丁文幾個字母?他們的銅活字比我們簡單一百倍。
在歐洲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後,在一四八零年歐洲已是全麵推行活字印刷,在之後二十年間所出版書籍,已超過歐洲之前一千年來所有出版書籍的總和。
到了十六世紀,歐洲出版書籍更是將明朝遠遠甩在了身後。
眾所周知中國與西方近代文明拉開差距,在於文藝複興。
西方文藝複興在於幾個思想家?幾個劃時代發明?在於但丁?在於達芬奇?在於蒸汽機?
其實不是,文藝複興在於知識的廉價傳播,而引起思想大碰撞。
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活字印刷,就沒有文藝複興!
但中國與西方,真的就差了一個活字印刷嗎?
林延潮向弟子(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