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陶提學拿了卷子來到公堂,親自拜了孔子後,然後將一百張卷子取來。他看了一白天後,最後篩了五十五份卷子定為錄卷。
五十五份錄卷中,又取了最好的三篇,定為前三。
陶提學大致排定了座次,將定的首卷,次卷,三卷一字排開。
幾案上擺著兩支紅燭,燭光照得卷麵發亮,眾人不由心想是誰那麼好運氣,卷子能入選其中。
陶提學對在場的府學教諭,縣學教諭道:“這是本官定的名次,你們看後若無異議,本官就揭開糊名,依此放榜了。”
眾人聽了心底都是大罵,你都定了座次了,叫我們排什麼?如果真有誠意,應該是大家一起討論後,再決定排名的。
眼下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不過有卷子看為何不看,院試前三的卷子,他們也想搶先一睹為快。
一般而言,院試前三名的程文,不僅官府要刻錄,題名錄上要載,而且書坊商人們也都會附在最新一期的時文選集裡。然後全省的秀才,童生都是抄借來看,揣摩提學大人的喜好。
三張卷子,大家人手傳看,眾人邊看文邊捏須點頭,或者與一旁之人評頭論足一番。
“奇才,真天下之奇才!”一人道,“這一篇治易的文章,寫得太好,我本以為自蔡虛齋後,本省治易名家不過泛泛而已,但這一篇寫得何止是入木三分。簡直深入其髓,這等文章不取第一也難,你可知本府有哪位名家治易嗎?”
蔡虛齋就是蔡清,泉州人。理學大宗師,猶擅長治易,李廷機,俞大猷都拜下他的門下。
“我略知一二,現任建陽訓導的懋卿公啊,聽說他的兒子。這一次也來赴院試了。”
“他的兒子名叫是?”
“你附耳來,我與你說。”
“你們看這篇治尚書文章,也是極佳啊!這一篇出題是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他寫這一句道,稽我周章服之舊,祀先王則袞冕。祀先公饗則鷩冕,四望山川毳冕,祭社稷王室則希冕,你知這一章出自何典?”
府學盧教諭向長樂縣學教諭。
縣學教諭笑著道:“你考不倒我,我雖不治周禮,但也知這出自此經,冕服有六。大裘、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
“果真學識淵源,那再看這一句,九命者,衣五章而裳四章,七命者,衣五章而裳四章,……三命者,衣無文而裳製剌黻。我問你九命。五章,剌黻何解?”
“你又考校我了,周爵有九命,上公九命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衣五章,臯陶謨有雲,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那剌黻呢?”
縣學教諭沉思了一陣,搖了搖頭道:“這我倒是不記得了。”
盧教諭笑著道:“玄者,衣無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謂之玄。你不治周禮,連注疏也不讀了嗎?”
縣學教諭不以為意笑著道(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