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廷推的難度
王用汲老侍郎年老體弱,真沒精力和林泰來在這裡吵架。
更何況其他官員陸陸續續都要來了,臉皮不夠厚的王用汲也不願意讓彆人看笑話。
還有個辦法就是,把附近官軍喊過來驅逐搗亂者。
王老侍郎環顧一圈,發現附近所有官軍要麽遠遠的背對著自己,要麽兩眼望天陷入哲思,對外界動靜充耳不聞。
這充分說明,混官場除了情商和人脈,個人能力也非常重要。
如果個人能力不夠,在很多場合就難以立足。
最後王老侍郎甩了下袖子,氣哼哼的進東朝房了,就當自己沒看見林泰來!
反正廷推是朝廷的廷推,又不是他王用汲的個人事務,犯不上和林泰來較真。
林泰來繼續在東朝房門口舞練棍棒,看到有熟人過來,就打個招呼。
作為文武九元丶尤其是文場連中六元的大能,甭管林泰來官職高低,在排麵上是不虛任何人的。
即便稍稍任性無禮,彆人也都能容忍,這就是科舉神話丶人形祥瑞的特權。
申首輔經常被林泰來冒犯,但還是捏著鼻子認,這就是原因之一。
林泰來剛送進去兵部左侍郎石星,轉身又看到個熟人,便拄著棍棒,熱情的招呼說:
「這不是楊少司徒麽!你什麽時候偷偷從鳳陽巡撫升到的戶部右侍郎的?我怎麽沒注意到?
連你都能升為戶部侍郎,說明我們吏部工作還有漏洞啊。」
富貴世家出身的楊俊民本來是風度翩翩的人物,這會兒臉色黑的像是要滴下墨水。
在場的大臣中,他大概是最早認識林泰來的人,那時候林泰來還是個小癟三一樣的人物!
結果他在林泰來手裡倒黴最多,還一度成了亂兵的階下囚。
堂堂的江北鳳陽巡撫,竟然不敢去江北最大城市揚州了!
近一年看著林泰來在朝廷上竄下跳,楊俊民心裡膈應的很。
他一度想退出官場,回老家繼承百萬家產去,以求得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被同鄉們攔住了,不然山西幫後續無人。
最後還是戶部尚書王司徒終結了林泰來的騎臉迎賓行為,「你要進就進去,彆在這礙事了。」
廷推廷議這樣的議事形式,並沒有固定程序,可能每朝都不一樣。嘉靖朝是一個樣,萬曆朝又是一個樣。
就像是大明朝廷的運行機製,一直都在動態變化著,沒有固定之規。
而且參加人員比較鬆散,少一兩個人或者幾個人也無所謂。
大臣就算上了參會名單,但隻要不貪權或者事情不重要,也有不來的,不是每個人都像林泰來這樣積極表現。
但推舉吏部尚書這樣的重大事務,大部分人還都是要來看一眼說幾句的。
今天到場的大佬有二十幾個,算是人比較多的時候了。
還有就是,內閣大學士作為內廷大臣,一般不參加外朝的廷議廷推,除非皇帝特許。
看著人數大致差不多,吏部右侍郎王用汲就率先開口道:
「我德薄才淺,又兼力弱氣短,說話不便利,故而欲將今日廷推交由大司徒主持。」
這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說吏部尚書是外朝一號人物,戶部尚書就是名義上的二號。
在外朝廷議中,一般都是由吏部尚書主持,如果吏部尚書不在,就由戶部尚書主持。
今天一堆尚書都禦史都在這,王用汲覺得自己有點弱勢,便不想主持。
「我反對!」王右侍郎話音剛落,王大司徒還沒有表示謙遜時,就有一個高大雄壯的身影跳了出來。
今天到場的二十來個大佬看著林泰來,齊齊無語。
王司徒可是你林泰來的親妻兄啊,你連自己人都不放過嗎?
而林泰來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般事務交由大司徒主持,未嘗不可。
但今天是我們吏部的事務,怎可以假手於外部的人主持?
我林泰來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不得不站出來說一句,由大司徒主持廷推吏部尚書,這非常不合適!」
王用汲質問道:「那你說誰合適?」
林泰來答道:「既然不可假手於外部,那隻能由吏部之人來主持。既然少塚宰推辭了,那就吏部隻有在下我了。」
眾人:「.」
趕緊把吏部尚書和左侍郎補齊了吧!不然隻怕林泰來在吏部要翻天了!
一邊想著,大家一邊又看向名義上的外朝二號人物戶部尚書王之垣。
現在有資格主持外朝高層會議的人,也就是王司徒了。
王司徒便很灑脫的說:「隻是個起話頭的主持而已,又影響不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