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要講法律!

林大官人當晚住在了郡城公館內,甚至把整個公館都包下了,不然安置不下身邊如此多家丁。

次日清晨,林大官人推開床上的美人,起身去院中練大槍。

才打開屋門,就見外麵跪著一個人影。

這讓林大官人嚇了一跳,誰大清早的在這裡刷存在感?

再細看,這還算年輕的士子不是彆人,正是鬆江府文壇後起之秀陳繼儒。

這時馮時可走進了院子,對陳繼儒問道:「仲醇你為何在這裡?」

陳繼儒對林大官人叩首道:「九元仙人在上!我也想裝啊不,揚名!」

馮時可又對林泰來苦笑道:「他從我這聽說了你給顧家設計的揚名方案,人就瘋魔了。」

林泰來看向陳繼儒,問道:「你為什麽想揚名?我要聽實話!」

陳繼儒痛苦的說:「昔年我與唐文獻丶董其昌並稱為雲間三英,可是萬曆十三年,唐文獻丶董其昌都鄉試中舉。

萬曆十四年會試唐文獻又中狀元,萬曆十七年會試董其昌二甲第一傳臚選為庶吉士。

唯獨我連續鄉試不中,至今蹉跎於學校,內心委實煎熬!」

林泰來相信這是大實話,這種對比確實讓人難受。

又試探說:「他們兩人,一個狀元一個傳臚,你科舉之路怎麽也不能比他們更好了。」

陳繼儒還是以實話答道:「故而在下想要成名於文壇,聊以自慰平生,也算對自己心境有個交待!」

於是林大官人說:「看在你還算實誠的份上,又有馮兄的屢次舉薦,我就指點一下你。

你可以選個時間,在府學那裡當眾焚燒儒衣儒冠!

宣示徹底絕意科舉仕進之路,拋棄功名利祿之心,然後退居山林,以後就走山人名士路線。」

這本來就是曆史上陳繼儒曾經乾過的事,林大官人隻是信息的搬運工。

不知情的陳繼儒大為震撼,想像了一下當眾焚燒儒衣儒冠的場景,感覺確實挺酷炫的。

無論自己以後發展如何,起碼眼前的風頭已經搏到了。

近些年來文壇風氣朝著往狂怪的路子走,很多文人為了出名想儘創意博關注,典型代表就是林.反正例子很多。

今天第一副盟主丶九元仙人的對他陳繼儒的指點,起碼能讓他少走十年彎路。

對林大官人而言,這也算是一筆長期投資。

曆史上陳繼儒這個人還是非常善於「經營」的,這筆投資應該虧不了。

送走了千恩萬謝的陳繼儒後,林泰來就準備繼續對鬆江府進行友好訪問。

按照之前行程規劃,還有兩個項目,一是會見在地方社會事務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老鄉宦林景暘,二是訪問地方事務議論中心鬆江府學。

林泰來考慮片刻後,決定調整一下次序,先去訪問鬆江府學,然後再去會見林太公。

因為府學就在城裡,距離下榻公館也不遠,而那位林太公則居住在城外,所以就先近後遠。

不過在去府學的路上,又經過了府衙,本著「來都來了」的精神,林大官人便又先進府衙轉了轉。

知府徐貞明詳細稟報了施工資料,「已經采取分段施工的辦法,共計十七個號段。

工期預計從今年秋冬到明年秋冬,預備用木一萬根,用石四萬塊」

林大官人揮了揮手說:「技術上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就好,不必事無巨細都向我說,我隻要結果!

我今次來此,就是想當麵問問伱,可還有什麽公開反對的士紳麽?」

徐貞明答道:「原南京太仆寺卿林景暘近日遞了呈文,請求再議工程之事。」

「果然有這老匹夫。」林泰來嘀咕了一聲,又問:「你怎麽看?」

徐貞明歎道:「這樣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肯定具備搗亂的能力。」

林泰來與知府簡單聊過了後,就起身離開府衙,繼續前往府學。

天下學校和衙門一樣,建築格局大同小異,林大官人雖然是第一次來到鬆江府學,但也是熟門熟路。

一行人遠遠的就能望見,在明倫堂前已經有百十個文士聚集了,不知是為了什麽。

走得再近點,就能看清有個素色冠服的六旬老者,正中氣知足的站在月台上講話。

陪同林泰來一起過來的馮時可驚訝的說:「林太公怎得也在此處?」

然後又對林泰來介紹說:「月台上這位老丈,就是計劃稍後出城拜訪的林景暘林太公。

不想碰巧林太公今日進城,也來到了府學。」

作為一個有點受迫害妄想的人,林大官人不太相信巧合,冷笑道:

「馮兄宅心仁厚,不以惡意揣度他人難道真的是碰巧麽?

我昨天入城的消息,隻怕各大家族都已經知道了吧?

馮時可有點為難的說:「先聽聽林太公說什麽吧。」

此時林太公正在說:「我認為,我們鬆江府向朝廷借貸的二十萬金,應當優先用以重修海塘!

郡城東南距離大海不過七十裡,自古以來海潮凶猛,又兼本府地勢低窪,時有海水倒灌之危!

如今海塘已經有些年頭了,故而當務之急是重修海塘,而不是疏浚吳淞江故道!

我等鄉人應當向府衙請願,將銀子用在海塘上!」

聽到這裡,林大官人心頭直接「臥槽尼瑪」,殺人的心思都有了。

自己動用人脈上下勾連,才從朝廷騙來二十萬兩銀子!

這個糟老頭子輕飄飄的幾句話,就想把自己辛辛苦苦騙來的銀子挪用?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

馮時可看了眼林泰來,無奈的上前道:「林太公!國庫借出這二十萬金,乃是專門用在疏浚吳淞江工程的,豈能擅自更改用途?」

林太公振振有詞的答道:「這二十萬金最終還是要靠鬆江府本地的田畝來償還,所以到底如何使用,就該多聽取本地公論!

馮老弟你應當也知道,今年夏季就發生了海水倒灌的災害,漂沒人口牲畜無算,難道還不能說明輕重緩急麽?」

經過了反對增征助役銀丶反對改金山衛為金山州這兩次成功案例,林景暘這個老鄉官還是很有威望的,說完之後就引發了一小波歡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