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走後門

陸君弼將「王朋友」送回去後,夜已經深了,實在不方便再去打擾彆人。

所以又等到了次日天色蒙蒙亮,陸君弼也顧不得睡眠不足,爬起來就奔赴向鹽商汪家宅邸。

隻聽「汪」這個姓,再結合揚州城情況,就能知道這家祖上肯定來自徽州,徽商的徽州。

汪是徽州大姓,出過很多名人,比較近的例如嘉靖初年與佛郎機人打過海戰丶引進了佛郎機炮的兵部尚書汪鋐。

又比如目前還健在的徽州名宿汪道昆,與張居正丶王世貞同年,乃是文壇另一個大山頭的盟主,在當今主流文壇地位基本上僅次於王世貞。

陸君弼要拜訪的這個鹽商汪家的家主叫汪慶,今年四十,人稱汪朝奉或者汪員外。

陸君弼是汪員外母親的堂兄的孫子,這關係本來很遠了,一般也不走動了。

但陸君弼本人讀書還可以,是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秀才,所以才得以與富商汪家走動。

今日天色剛亮,陸君弼就坐在汪家前廳等候了。

汪員外醒了後,聽到家奴說,老主母娘家那位陸秀才大清早的就急忙過來求見,他心裡也是有點奇怪。

便吩咐擺了早膳,然後邀請陸秀才一起用餐。

聽到陸秀才說明了來意,汪員外微微蹙起了眉頭。聽起來確實是好事,但就怕其中有詐。

像揚州城這樣商業極度發達的城市,騙子必定也非常多,各種騙術層出不窮。

汪員外在商場摸爬滾打了二十年,做事肯定不會衝動。

他倒不是怕陸君弼騙自己,怕的是陸君弼被彆人騙。

趁著用早膳的工夫,汪員外細細的盤問了一番陸君弼所說的那位「王朋友」的情況。

陸君弼答道:「此人談吐不凡,對蘇州風土人物了如指掌,不像是作假。

他身旁仆役個個強健,油光滿麵,一看都是好吃好喝養出來的,說明出身並不窮。

而且如果是騙術,他必定會對我有所求,或者拋出誘餌引我上鉤。

但他卻完全沒有任何表示,也沒有跟我談過任何涉及利益的事情。

甚至從一開始,他都婉拒與我交遊,說明對我毫無所圖;而且他對我的提親試探,也是婉拒了。」

汪員外道:「通常來說,如果一沒有吹噓自己,二沒有對你盤根問底,三沒有要求你做某事,四沒有以利誘你,那是騙子可能性就很小了。」

然後又對陸秀才吩咐說:「伱剛才說,兩三日後提學官就到達揚州城,到那時便知分曉。

在此之前,你先不要去主動接觸那位王朋友了,再看看他的反應,是否又會著急找你。

如果真是東山王氏的子弟,我們家自然會拿出誠意去打動他,讓他感受到,在揚州比回蘇州更愜意!」

於是陸君弼遵照汪員外的吩咐,接下來兩天沒有再去找林泰來盤桓。

不過沒人來攪擾,林大官人倒是樂得自在,開始安排自己的事務。

他喊了幾個本地的中介牙子過來,詢問道:「我要安置五百人在城中居住到月底,費用不超過五百兩,你們誰給能辦了。」

雖然揚州是江左地區三大都會之一,往來外地客人極多,但聽到「五百人」,幾個牙子還是嚇了一跳。

如果現在不是承平年月,換成三十年前倭寇猖獗時,肯定就要懷疑這「五百人」是來奪取揚州城的。

林大官人又安撫說:「爾等放心!都有蘇州府吳縣縣衙的路引,乃是官派到此輔助蘇州衛漕軍運糧的差役!」

聽到這個「解釋」,這些靠中介費為生的牙子才放下心來。

賺錢就是要撐死膽大的,隻要給出合理的名目,有什麽錢不敢賺?

尋思了一會兒後,有個年長的牙子說:「新城東北一帶廟宇比較密集,例如二郎廟丶真武廟丶禹王廟丶觀音寺等等相距都不遠。

而且這些廟宇地方也比尋常宅院客店寬敞,隻要能把空地都租下來,安置五百人住宿不成問題,而且聚集調動也方便。」

然後這牙子又暗搓搓的暗示說:「這些廟宇距離西邊老城的府丶縣丶衛丶兵備海防等衙門都很遠。」

林大官人非常滿意的表態說:「甚好!就這麽辦!若兩日之內能辦妥,對幾位必有重謝!」

如果不是擔心過於驚世駭俗,或者被引起官府的猜疑圍剿,林大官人都想訓練一下手下們安營紮寨的能力了。??▓█?─═ ??????x.¢??м ═─?█▓??

那樣在城外找片空地就能乾了,根本不需要另外花錢找住處。

風平浪靜的又過了兩天,南直隸提學禦史也就是讀書人口中的大宗師房寰按臨揚州城,對揚州士子進行考察。

揚州城作為重鎮,各種衙門花樣繁多,比蘇州城還多。

但沒有建設專門的「試院」,隻在府學和府衙之間建有一座中察院。

巡按禦史和提學禦史這種不常駐的丶又帶「禦史」銜頭官員,誰來了誰用這個中察院。

至於巡鹽禦史則有專門的鹽法察院,江北鳳陽巡撫偶爾過來時,也有專門的撫台都察院。

提學官房寰駕臨揚州城後,立刻就住進了中察院。

按照傳統規矩,大宗師駕臨某地後,考試結果出來之前,是不能與本地士子見麵和交際的。

遇到那種嚴厲的大宗師,誰敢去拜訪,反而會被趕出來並直接不予錄取。

但規矩就是規矩,總有點漏洞可以鑽,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