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三)
時值深秋,小涼山的氣溫宜人,山上山下,土黃與青綠的顏色混雜在一起,還看不出多少衰敗的跡象。人群,已經漫山遍野的湧來。
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淹沒了視野中所能看到的一切地方。山穀中、山腰上、山麓間,並行的軍列延綿十餘裡的蔓延而來,負責聯絡、規劃路線的斥候與莽山尼族派出的勇士在崎嶇的道路間穿行,呼應著附近的眾多軍列,調整著一撥撥軍隊的速度。
由於涼山崎嶇的地形所致,自進入山區之中,十萬大軍便不可能維持統一的軍勢了。為求穩妥,陸橋山仔細規劃,將武襄軍分作六部,放慢速度,呼應前行。每一日必在莽山部斥候的輔助下,詳細規劃好第二日的行程、目標。而在步、騎開道的同時,弓弩、炮兵必緊隨其後,避免在任何時候出現軍陣的脫節,務求以最穩妥的姿態,推進到集山縣的東北麵,展開作戰。
儘管速度不快,姿態保守。十萬大軍推進時,如林的旌旗橫掃涼山,猶如洗地一般的壯闊威勢,仍舊給了前來接應的莽山部戰士極大的信心。武朝上國的威嚴,名不虛傳,涼山局勢,自恒罄部落蠻王食猛死後,終於又迎來了再一次的轉機。
莽山部郎哥、蓮娘聯同陸橋山方麵當即派出了使者,前去遊說其餘各尼族部落。這些事情都是在最初的一兩天裡開始做的,因為就在這之後,於涼山之中休養了數年,即便莽山部肆虐多時都一直保持收縮狀態的華夏軍,就在寧毅回到和登後的第二天完成了集結,隨後朝著武襄軍的方向撲過來了。
在過去的幾年裡,和登三縣軍民接近二十萬人,其中軍隊近六萬,除去趕赴徐州的精銳、衛戍三縣的部隊,這一次,一共出動軍隊兩萬四千三百人,其中經曆過西北大戰的老兵約占四分之一。
七月二十六這天巳時左右,延綿的黑色旗幟出現在武襄軍的視野當中。一個時辰後,熱氣球飛起來,戰鬥打響。
黑旗主攻。武襄軍守。
砰!砰!砰!
有整齊的鼓聲響起在山麓上,人影前後蔓延,在涼山的山間,一撥撥、一群群,列陣以待,在視野中,幾乎要延伸到天的另一頭。
山上有座華夏軍的小哨所,這些年來,為維護商道而設,常駐一個排的士兵。如今,以這座華夏軍的哨所為中心,進攻部隊陸續而來,沿著山麓、坡地、溪穀聚集列陣,隊伍多以百人、數百人為一陣,部分鐵炮已經在山頭上擺開。
毛一山正在山麓間一片有著矮灌木的不起眼的荒地間與身後的同伴訓著話。當初在夏村成長起來的這位武瑞營戰士,今年三十多歲了,他眉目穩重、身如鐵塔,雙手皮膚粗糙,虎口長滿老繭,這是戰陣外的訓練與戰陣上的砍殺共同(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