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未央(二)(1 / 1)

贅婿 憤怒的香蕉 3302 字 1個月前

第392章未央(二)

從江寧一路過來京城這邊,原本的計劃是儘量為阻止可能的靖康出點力。但計劃不及變化,大致了解密偵司的情況之後,原本預備好的計劃主體無法交出去,剩下的事情也就是一些旁枝末節,交代與否,其實也就無所謂了。

初臨武朝之時,對於後世的物理、化學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實並沒有寄望太深,縱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一來在這個缺乏工業基礎的世界,改革一時間難以見到決定性的成效,若讓人產生了依賴心理,反倒更加磨損士兵的鬥誌。二來儒家體係嚴重忌諱改革與技術革命,這個忌諱並非表現在口頭上,而是改革一旦損及利益,排斥會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到來。在杭州的事情結束之後,當寧毅思考著可以做些什麼時,在技術上首先選擇的,已經不是火藥,而是土法煉鋼。

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說是這樣說,但若論及技術,譬如冶金,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讓人民覺得“夠用了”之後,在漫長的千年甚至兩千年的時光裡,冶鐵的技術或有小範圍的變革,但從無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革命。而這小範圍的技術變革,很大程度或許還是因為鐵匠們的敝帚自珍,若真有什麼厲害的技法,必然不會流傳廣大,最終湮沒在時光的洪流中,新的匠人才隻好去研究些新的技藝。

純以技術革新而言,這片自給自足的富饒土地並沒有吐故納新的肚量,它的烙印更多的還是畫地為牢與固步自封。歸根結底,終究是因為這片土地的富饒,以至於在西方的工業革命後,我們迎來了一記巨大的耳光。若從後往前看,不少曆史憤青會言及宋朝明朝的技術革新,已經有了工業革命的萌芽,實際上這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夢話。在這片大地的統治格局與統治文化初步形成之後,再從頭發展一千次,都難以在十八十九世紀左右出現工業革命,若不是外族的入侵,就必然是內部的分裂與虛耗。沒有危機感的民族,不會求變,隻會畏懼變化,因此十八世紀不會有變革,八十世紀或許會有可能。

當然,即便對於寧毅來說,這也是思考之中順帶的題外話了。但因為這些,他有去思考過諸多簡單的能夠短時間到位的技術創新,首先想到的,還是土法煉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幾年時間裡,中國大地之上遍布的土高爐沒有太多嚴格而深奧的技術要求,那一場運動在後世曾飽經詬病,經過大量浪費之後一千一百多萬噸的鋼材僅有八百多萬噸能達到工業水平。但若是與此時的鋼鐵相對比,即便是不能達到工業水準的三百多萬噸廢鋼,許多指標也要遠超武朝此時的水準。

這裡不需要什麼高的工業水準,也並不害怕多大的浪費,隻要(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