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第三〇五章雄關漫道八百虎盟(七千字大章求月票)
武朝景翰九年,在江南發生的各種聚義起事,乃至於隨後攻下杭州、危及嘉興的永樂之患,震動了整個天南大地。要說這一場起義撼動了整個武朝的國家根基或許有些言過其詞,但因這場起義而來,確實在某些關鍵的地方起到了一係列耐人尋味的連鎖反應,這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導致最後整個武朝覆滅,到底是主因還是副因,是偶然還是必然,是充分不必要條件又或是必要不充分條件,成為後世史學家時常研究的一個話題。
這些東西,其實在當時,也是有人做出了考慮的,但身在局中,並沒有人考慮得那樣長遠。方七佛定下拖延童貫大軍北上的時間,到最後求拖垮武朝的容忍底線,取一線生機的戰略,便是看清楚了武朝此時南北尷尬的局麵,但最後能做到什麼程度,當時的方七佛,恐怕也是看不清楚的。
至少義軍起兵之初,仿佛籍天下大勢洶湧席卷,特彆是在杭州這樣的大城都被攻下之後,真給人一種承天命而來,武朝已然積弱垂危的感覺。然而當武朝真的正視起這一場叛亂,要在平遼之戰前全力剿滅時,那時所感受到的,才是真正麵對武朝的正麵壓力,一個兩百年積累的國家真的反撲過來,能不能挺過去,無論方臘、方七佛,都隻是懷著僥幸的心理在作戰而已。
而在汴京這個權貴聚集的政治中心,對於方臘之禍,也沒有真的將它當成是一場可能覆國的大危機。即便在秦嗣源、李綱甚至景翰帝周喆這些人的眼中,也沒有真正將方臘的造反當做一場滅頂的危機,隻是他占領杭州,已然乾擾到這個國家最為富庶的一片區域,眾多富紳權貴的利益都遭到損害的情況下,不得不首先令童貫剿平此患。當然,後來花的時間,其實也是有些久的。
最大的麻煩和機遇,自然還是在遼國。在眾多人眼中看來,其實機遇還是大於麻煩。正要北上進軍,童貫卻南下了,燕雲十六州就像是一塊擺在眼前的肥肉,卻因為喉中的一塊小梗而吃不下去,這是何其令人焦急的一件事。此時的眾人還不能看見這塊肥肉吃不下反可能引發的壞事。頂多,燕雲十六州收不回來,自己國家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很多人在此時遇上的阻礙麵前,都不免是這樣想的。
隻有少部分人,隱約的感到了由此而來的頭皮發麻。李綱自然是其中之一,但即便是秦嗣源,雖然有想過這一次事行不暢可能帶來的隱患,但也並沒有將之作為完全正式的危機來思考。畢竟,未來真是太遠了,看不見也摸不著。
這一場北伐因為束手束腳,無法施展開來,李綱的焦慮、秦嗣源的焦慮、皇帝的焦慮、百官的焦慮都混雜(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