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書院小事
農曆八月,正是秋收時節。杭州城外,未被戰火波及的稻田一片片的已成金黃色,農夫、士兵、流民在白日裡一撥撥的忙碌,縱使到了夜裡,城池外圍的熱烈景象也未得安寧。一批批的士兵紮營在這田野之間,看管巡視。
這些將收的稻田早已被攻城時的諸多部隊瓜分,說起來糧食稻米大抵都已成為義軍共有財產,但實際上,自然也還是按照各自的力量來分配,隻要目前屬於方臘的小朝廷占得大頭,其餘人自然也都是按照各自的拳頭來切割分配。至於某些仍該屬於某些杭州當地良民的田地,到得這時,其實也都已經有了另外歸屬。
如果隻是為了收割,安排的人手自然越多越好,但既然是各自瓜分利益,參與者便未必是多多益善。這些人白日裡難免爭鬥摩擦,到得夜間,也常有連夜搶收被彆的軍隊或平民偷來收割的情況,沒到這時,水地裡、田埂上便是火把蔓延,喊殺震天的情況,斑斕點綴著杭州城市外圍的圈子,徹夜不眠。
城外有城外的秩序與利益分配,城內眾人也有著各自的事情。聖公等級在即,城內大街小巷都已經熱鬨起來,這時候最為血腥混亂的情況已經結束,新的秩序逐漸有了些許的輪廓,隻要有關係的,也都在為自身的利益而奔走忙碌著。
有的店鋪開了門,曾經走街串巷又或是攔路劫道的江湖人士們開起了英雄大會,酒樓茶肆之中常可以見到不同身份不同氣質的眾人彙集一片,各自衡量吹噓的情景。有的關係的、有本領的人們在一個個將軍的麾下謀得了一官半職,略識文字曾經懷才不遇的書生儒士開始試探性地投出名帖,求得庇護或是謀取一些大小差事。
人總是很多,有許多不看好方臘這邊前途的人,自然也會有存了封侯之誌,願意冒一冒險的人。社會這種東西就是這樣,隻要有了交流,有了一定的趨勢,一個框架就總會自然而然地搭起來。屬於方臘的這個小社會,就這樣拚拚湊湊地有了他的框架與雛形了。城內城外在這一時之間,乍看起來竟還真有了些熱火朝天的感覺。
文烈書院在這幾天的時間裡,還是顯得相對平靜的。此刻正值上午時分,秋末的陽光自樹隙間落下來,夾雜著陣陣慵懶的蟬鳴,書院之中正是授課的時間。寧毅將手中的《史記》合上,收拾到書桌中去,準備走人。
這時候書院裡基本還是處於學生少先生多的情況,雖然分為了甲乙丙丁四個班,但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名學生,掛名的老師倒有三四十位。即便其中有一部分屬於特權階級根本不用過來,老師的數量,其實還是嚴重超標的。寧毅每天上午在丙班教授半個時辰的史記,此後便去山長那兒領一份米糧,回去陪小嬋(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