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忠臣
“……倒不知是已有全詩,還是偶得殘句?”
秦淮河邊,秦老開口向寧毅詢問著,一旁,康賢倒也歎了口氣: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便隻是殘句,卻也已是登堂入室的大家氣度了……”
寧毅看著那詩詞,隨後笑起來:“嗬,殘句。”他攤攤手,“不懂詩詞……”
“這小子不實誠,否則今日可得幾首好詩……”
話是這樣說,但如今寫詩寫詞,作者偶得殘句是尋常事,兩人倒也不再多說,隨後談論起那書法來,這是相當專業的領域,詩詞寫出來也可以說是彆人的,字卻不能說是彆人早已寫上的,況且上麵好幾種字體自成一氣,已然形成係統,兩人都是此道大家,自然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門道來。
對於他們這種書法大家來說,一筆筆的漢字自有其魂魄筋骨,這些炭條寫出來的字跡或許還到不了成大家的程度,但也已經顯露出足夠的功力了。一如聶雲竹的觀感,這年月誰也不可能認為會有人在家專門練習這種筆法,能以炭條寫出這等字跡的人,書法功力自然還是往上推測的,特彆是那幾種之前未有見過的字體,對於他們來說,更是有著難以言喻的價值。
最後那看來如方塊的斜黑體或許僅僅是有新意,卻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隻如高深一點的頑童遊戲。然而書寫那“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宋體與瘦金體,卻實在是讓兩人覺得賞心悅目,大有門道。
這兩種字體本來就是宋朝時方才出現的,武朝軌跡與宋朝類似,文人眾多,儒學高度發達,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各種創新都有出現,而這兩種字體無疑是既具有創新而又最符合當代人審美的成果。
超前時代一步的是天才,超前兩步,往往就變成了瘋子,這兩種字體恰恰是站在了時代的基礎上,而看來又像是由量變達成了質變,做出了完美突破的成果。寧毅寫的時候或許沒有主動想太多,頂多不過是為說明問題而給人一點驚豔而已,隻是以他的思維方式來說,就算沒有主動去考慮,各種複雜的權衡也是在潛意識中就已經做完,過濾出一個最簡單的結果而已,這些文化方麵的東西無所謂一味藏拙,而他最後那“不靠譜”的斜黑體,也恰到好處地能證明他平日裡就愛瞎搗鼓這些看起來有趣的東西,既能保持宋體與瘦金體的那種衝擊力,又能將這種驚豔與衝擊變得自然,不至於隻是一味的尖銳。
至於隨後兩人探討書法之時,寧毅則大多時間保持沉默,隻偶爾說幾句自己知道的關鍵點,這兩人是真正的大家,基本功比自己要紮實得多,自是少說多聽藏拙為上。他這些日子無聊,也在提高書法能力,偶爾聽得一兩句,也覺得大有裨益。
若是普(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