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超脫認知(1 / 1)

李績琢磨著說道:“好像又不對……”

腦海中想著以前打仗時候的場景,李績一拍腦門說道:“好像還真是這樣。”

張公瑾笑著說道:“狄小子,這就是你說的認知吧。”

狄仁傑笑道:“這也是我最近想的問題,我們一般認為眼見為實,但有時候眼睛也會欺騙我們。當然了大多數情況眼見為實這句話是對的。”

李績感慨著長歎一口氣,“到底是什麼樣的瘋子才會去想這些問題。”

又是思量了半晌,李績又說道:“那麼如果我們腳下的土地不是平的,那麼我們是怎麼站的好好的。”

張公瑾也看著狄仁傑,在等待著回答。

狄仁傑反問道:“那麼在下敢問大將軍,為什麼水往低處流,為什麼石頭隻會往下落呢?”

這話讓李績不樂意了,站起身喝道:“臭小子戲弄老夫?水不往下流還能往天上去?”

狄仁傑說道:“所以在我們的刻板認知中,這些事情根本不會去思考,但當我們去思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的線索。”

李績皺眉說道:“那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狄仁傑笑了笑沒多說什麼便轉身來開。

李績愣在原地,看了看張公瑾。

張公謹也是笑了笑。

李績不明白這是在笑自己還是在笑狄仁傑。

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李績低聲說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又在後山呆了好一會兒,今夜夜裡李績失眠了。

第二天天一亮,李績站在書院門口。

大牛早早來到書院看到神情憔悴的李績說道:“大將軍看起來氣色不太好。”

李績上前一把抓住大牛的胳膊說道:“你告訴老夫,為什麼水往低處流?”

看著李績魔怔一般的神情,大牛說道:“大將軍這是怎麼了?”

李績瞪著眼滿眼血絲說道:“老夫想了一晚上,也想不明白水為什麼往低處流,為什麼!”

大牛看著他的神情說道:“大將軍知道磁鐵嗎?”

李績使勁點頭,“老夫當然明白。”

大牛說道:“其實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一塊巨大的磁鐵。”

李績使勁眨了眨眼。

大牛又說道:“這也隻是我們的猜測,現在我們自己也在研究,還沒有想明白這些問題。”

李績頹廢地退後一步,“是嗎?”

大牛看了看研究員說道:“書院還有不少事情要忙,大將軍自便吧。”

李績愣愣地站在書院門口。

孔穎達和往日一樣來書院,看到站在書院門口的李績好奇說道:“你李績這個殺才來書院做什麼?”

李績坐在書院門口的一塊石頭上,一臉憂愁地說道:“老夫子,你說為什麼水往低處流?”

孔穎達撫須說道:“這世間的一切都在遵循一種規律,水往低處流也是,用李正的說法這種規律就是科學。”

李績還是一臉的迷茫。

孔穎達又說道:“超脫認知以外的事情自然無法理解,就像李正的抽水泵可以憑空將井水抽出來,看起來很神奇,其實是李正借用的隻不過是一種自然的規律而已。”

李績長歎一口氣,“李正教出來的都是怪物。”

孔穎達稍稍點頭,“你也不必太在乎,就算是現在沒有答桉,以後也會有答桉的。”

李績重新站起身這一次精神好了很多,就像老夫子說的這世上的一切都有自然的規律,明白這種規律的人都是怪物。

想完這些李績很快就把這個煩惱拋到了腦後準備回去接著睡一覺。

孔穎達走出書院,孩子們到了之後書院也已經開始上課了。

翻開自己的書本,孔穎達看著上麵的內容,能夠利用自然的規律可以讓水往倒流,這世上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不是蠻力,活了大半輩子。

孔穎達學貫古今,也看過諸子百家的典籍,李正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科學並不是毫無考究,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李正的學識都可以從諸子百家留下的學識之中窺得一二。

這一切並不是說李正這個孩子有多麼地神奇。

隻不過恰好說明了千年以來留下來的學識是非常珍貴的寶藏。

而李正是一個會利用這個寶藏的人。

世上最大的力量並不是蠻力,即便是再強大的蠻力在世間的規律下也不值一提,真正強大的力量就是智慧。

孔穎達明白這個道理,或許李正也知道這個道理,而李正一直都將這個答桉藏了起來。

似乎對李正來說這個答桉並不適合出現在這個時候。

今日的李治並沒有去書院。

按照約定,李治來到破舊的涇陽縣的府衙。

上官儀看到李治說道:“晉王殿下,你來早了。”

李治看了看剛剛升起的太陽說道:“我每日都這個時候醒來。”

上官儀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氣說道:“那我們去乾活吧。”

見上官儀要走出府衙,李治好奇說道:“我們不在府衙做事嗎?”

上官儀說道:“府衙不過是個歇腳的地方,要幫村民解決問題隻是坐在府衙中可不行。”

李治跟著上官儀走向村子,心想著有時候也聽人說起過,上官儀自從暫任涇陽縣縣丞以來,幾乎很少在府衙內。

在府衙裡很難找到上官儀。

上官儀平日裡都在村子裡忙也在村子的各處奔走。

李治看了看上官儀的神情。

上官儀加快腳步說道:“前麵有兩戶人家,一戶人家經常讓另外一戶門前傾倒一些殘羹剩飯,兩家人因此經常吵鬨。”

看李治皺著眉頭,上官儀說道:“晉王殿下是不是覺得身為一個縣丞不至於管這些小事?”

李治搖頭說道:“我不是很懂怎麼做官?”

上官儀感慨著說道:“這種事情也不能不管,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大,當初沒來涇陽之前下官就見過很多事情,人們是很容易拉幫結派的,在一些小事上的矛盾被放大之後,就很容易發現一些大規模的打鬥,若是在事態升級之前把這種矛盾抹去那樣村子也就太平了。”

李治低聲說道:“可這點小事費神費心,還浪費時間。”

上官儀耐心地對李治說道:“坊間小事莫要怕麻煩,要防範於未然,而不是等到真正發生了後果才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