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流言(1 / 1)

鬥米仙緣 能優斯特 1128 字 3個月前

方鬥贈送田老頭靈米稻穀,不是無的放矢。

米鬥作為最大金手指,似乎和米緊密聯係。

早期修煉,方鬥隻往外拿,後來才知道有借有還的道理,這些年來,當年欠下的債也還清了。

但方鬥卻始終記得,要探索更多的秘密。

現在他想要開啟米鬥更多功能,便想著往回送米,幾次試驗之下看出關鍵。

原封不動的靈米拿出送回,米鬥沒有半點波瀾,就是普通的存儲法寶。

直到某一天,方鬥意外得到一株變異稻穀,是某個不知名的植物雜交而成。

全新品種的靈米進入米鬥,竟讓米鬥發出劇烈的反應。

隻可惜,變異的隻有一種,沒能積累引發質變。

方鬥也不知專業搞農業,眼下見到農老頭,自然要借助他。

一袋靈米稻穀,也不必擔心散播出去。

米教那邊,方鬥贈予靈米,本就有了心理準備,沒想到這麼多年,米教卻將靈米藏得嚴嚴實實,隻在內部流通。

方鬥發現,自己還是忽略人心的貪婪,遇到好東西,總是壟斷的**,超過共享的念頭。

但是,借給田老頭研究則不同了,真能出成果的。

“田前輩放心,有我在,誰也打擾不了你!”

方鬥剛說出這句話,就被眉山公請走了。

“不是說,要我待在屯田處做戲嗎?”

眉山公擺擺手,“走個過場而已,也沒誰叫你整日待著,這不有事兒就來找你!”

“何事?”

眉山公來了興趣,“聽聞你已經和兩家交過手!”

方鬥伴著手指頭,“先是空想家,然後是刺客家,沒錯,加起來兩個!”

眉山公鋪開紙筆,“你慢慢說,將他們的特征都描述清楚,我要記下來!”

“呃!”

方鬥問道,“眉山公,有必要嗎?”

“確有必要!”

眉山公認真說道,“各家學派的學問,都是人類文明的思想寶庫,縱然他們的**需要毀滅,但精神財富卻要傳承下來!”

所以,就有你記錄,日後換個署名,就成了名教的經典文章。

方鬥憋住這句吐槽,開始一五一十回憶起來。

不說不行,被眉山公拉著做客,一天三頓,不是火鍋就是麻辣燙,嘴巴受得了,菊花也受不了。

……

京城四周,也分布許多鄉村城鎮,如眾星拱月的分布。

平日裡,這些村莊城鎮,提供各種肉蛋果蔬,源源不斷運送到城中供應。

這些年受災,家家戶戶蕭條,日夜也不好過。

即便是家裡有田,也開始種不出莊稼,日複一日挨餓忍饑。

老百姓過日子,還不是饑一頓飽一頓,日子久了也就麻木。

但是,經年累月積攢的怒火,從來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息,反而會越發積累旺盛,直到一天被徹底引爆,燒得萬物無存。

不知什麼時候,鄉野間流傳某個傳聞。

“朝廷在後方平原上,劃地圈城,暗地施法吸收四方土壤肥力,專門用來供養城中顯貴吃用!”

“咱們的地裡隻長雜草不長莊稼,就是因為這個!”

可怕的流言,比風更快,短短數日就席卷京城四周。

人群起初恐慌,然後是憤怒,家家戶戶離開,托著瘦弱的身軀,前去找鄉間老者告狀。

幾方一合計,當地官府不管事,這件事情還是要去找皇帝告禦狀。

天子腳下的百姓,眼界也高,其他地方最多去衙門喊冤,他們可是真敢闖京城、告禦狀的。

第二天一早,睡眼惺忪的守城士卒打著哈欠,緩緩開打城門,卻見到烏壓壓大片人頭,鴉雀無聲。

“我的媽呀!”

士卒連滾帶爬,拚命往後退去,不敢攔在前麵。

這麼多人,一人一腳,就能將他踩成肉泥。

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在村中長者帶領下,湧入京城中,充斥大街小巷,目的就是皇城方向。

“造反了!”

守軍木呆呆看著,許久才蹦出個字。

“造反你個頭!”

旁邊有一位老軍卒,猛敲他腦袋,“這是來告狀,千萬彆提造反二字!”

“為何?”

“你想啊,他們若是造反,咱們等同丟了京城大門,這可是要殺頭的!”

守軍一個激靈,正色道,“對,不是造反,是告禦狀!”

隻是,這告狀的人數,卻也太多了些。

朝廷的官員,第一時間收到消息,根據各項信息可以確定,京城周圍的數百個村莊、**十個縣城鄉鎮,大部分百姓都衝入京城。

“他們這是要乾什麼?”

“聽說,聽聞一樁流言,說朝廷吸走他們土地肥力!”

“荒謬,我就是朝廷命官,我怎麼不知道!”

百姓們湧入城中,朝著皇宮衝去,京城中的公差乾員,加起來也才千百人,麵對這麼多人,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處於如此劣勢,公差不出現還好,一旦出現,引發百姓恐慌,說不得會激發衝突暴動,到時候就難以挽回了。

“快,速速去解決此事!”

朝中官員,也要名教弟子身份,知道最近眉山公在謀劃一件大事。

甚至於,高牆圍攏的平原,就是眉山公一手促成。

可想而知,這件事情引發百姓混亂,若是處理不好,影響了眉山公後話,他們這些人萬死莫贖。

“快,速速調兵,鎮壓亂民!”

“京城要地,絕不能放任亂民暴動!”

如今天下蕭條,起因就是各方亂民起事,摧毀敵方的秩序。

京城是腹心之地,從未遭受亂民衝擊,所以才能麵前保持元氣。

今日之事,若是放任坐大,連京城都要陷入混亂了。

“我去!”

一位鄭姓的三品大員起身,背影留下句話,“不可調兵!”

“原來是鄭青天!”

其餘官員們交流眼神,“他去應付刁民,簡直是天作之合!”

原來,這位鄭姓的官員剛正不阿,平時辦事寧可得罪同僚,也不讓治下百姓受委屈,久而久之,羅下個不近人情的名聲,在老百姓當中的官聲,卻是越來越響亮,被稱為‘鄭青天’。

從官員們口中,說出鄭青天三字,卻是調侃居多。

本來嘛,大家當官發財,誰也沒礙著誰,偏偏你自命清高,為了泥腿子撕破臉麵,那就對不住,路子越走越窄,朋友也越來越少。

巧了,這次難辦的事情,你主動上前,大家也不攔著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