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老和尚,是釋門中人?”
異變發生,將好消息打斷,邙山眾人驚慌不已。
六芒鬼尊反應過來,追問邪冥鬼王,“怎麼地府當中,還有其他活人?”
如果剛才的強光,真是某位釋門的和尚使出,此人也太可怕了。
“不是活人,是一尊石像!”
邪冥鬼王搖搖頭,說道,“先前一天,這尊石像破空而來,墮入冥府當中,就此賴著不走!”
“那石像,是個老和尚的模樣,能說話,卻不能走動!”
“他自稱地藏,特來冥府修行,咱們也不好趕他走!”
說到這裡,他咬牙切齒,“誰能想到,關鍵時刻,卻被他壞了大事!”
“千眼萬瞳樁被毀,下麵該如何尋找?”
六芒鬼尊最關心的,還是輪回轉生池下落。
邪冥鬼王點點頭,“先前已經找到大體方向,沒了法寶,隻是多花費些功夫。”
“走吧,各位現在能幫的上忙!”
……
“地藏?”
方鬥內心狂跳,這可是一尊大佬啊,釋門竟有此人?
對麵的萍末真人,搖搖頭,“沒聽說過!”
瞧剛才強光的作用,這位名為地藏的老和尚,至少也是聖僧,可道家竟無半點資料。
這件事情就蹊蹺了!
萍末真人反應極快,表情憤慨道,“方劍仙,你可見到了,這就是釋門下黑手的證據!”
“這地藏,縱然不是幕後黑手,也該是同夥之一!”
方鬥滿腹心思,隻是點頭表示讚同。
“現在正是好機會,千眼萬瞳樁被毀,現在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萍末真人想到這裡,朝方鬥拱手道,“告辭!”
顯然,他要和其他道家真人合力,爭取早一步找到輪回轉生盤。
等他離開後,方鬥沉思片刻,取出輕影錢,放出丹融、圓通二人。
三人麵麵相視,突然不約而同笑了。
“知道怎麼做了?”
方鬥開口反問,另外兩人點點頭。
“我是見方鬥悄然外出,特地追蹤至此!”
聖僧分身圓通,一副‘出家人不打誑語’模樣,誠懇說出。
丹融一愣,隨即說道,“我是見到你們兩個一前一後,特地跟了上來!”
原來,他們正在對口徑,萬一被人撞見,也好解釋的通。
“既然如此,各自行動,尋找機會!”
說罷,三人分道揚鑣,各自朝著某個方向走去。
……
“前輩,我遠道而來,還請你出來一見!”
中山行述站在一座石像前,虔誠叩拜。
這座石像飽經風霜,是一位雙手合十的老年僧人,雕工精修,栩栩如生,倒像是大活人石化而成。
誰也想不到,剛才放出強光的存在,竟不是血肉之軀,而是這麼一座石像。
許多年前,這尊石像破空而至,落在冥府土地中,就一直留在這裡。
起初,鬼王們也很是奇怪,前來多番試探,用刀斧開鑿,用坐騎強拉,甚至在地下挖空,企圖將其陷入地下。
但是,這座石像紋絲不動,似乎有神通護體。
刀斧砍上去,火星四濺之餘,竟是毫發無傷。
無論多少坐騎,都拉不動分毫,所以力氣如石沉大海。
至於在石像的地下挖空,那也不管用,這尊石像輕飄飄,好似沒有半點份量,仍舊落在薄薄一層土皮上。
日子久了,鬼王們拿石像無可奈何,又見到他沒有彆的舉動,便放鬆警惕。
以至於,連算無遺策的中山行述,也忽略這尊石像。
但剛才,石像陡然迸發金光,摧毀冥府所有的千眼萬瞳樁,讓他發現自己出現疏漏。
這對策士來說,堪稱致命的危險。
所以,中山行述第一時間趕來,企圖從石像口中,挖出蛛絲馬跡。
等他來了,卻發現這座石像,真就是一座石像,岩石雕琢而成,有口不能言、有足不能走。
“前輩是釋門高人,遊戲人間,但守在冥府這麼多年,必定有堅守的目標!”
中山行述,表麵上不見絲毫怠慢,因為他知道,眼前這座石像,有可能是大乘,乃至無量乘的菩薩。
若不能問出什麼,必然影響後續的變化。
終於,他的耐心有了收獲,石像眼睛眨了兩下,見到中山行述,口中發出歎息。
“早了!”
什麼?
中山行述聽他口氣,是什麼早了,難道對方掐著時間?
“前輩,敢問如何稱呼?”
石像幽幽說道,“話不投機半句多!”
言下之意,不想和中山行述說話
中山行述咬咬牙,大膽說道,“前輩的修行,將血肉之軀化作頑石,隱約有上古成道的痕跡,莫非,您眼下正全力衝刺無量乘境界?”
這句話透露許多信息,但中山行述目的,是讓石像露出破綻。
此乃縱橫話術的精髓,直通內心,打動對方,一旦情緒出現波動,就是可趁之機。
但他卻沒想到,對方全身是頑石,連內心也是如同頑石。
“彆猜了,走吧!”
石像幽幽說道。
中山行述哪裡肯放棄,再度嘗試問道,“聽鬼王稱呼您為地藏,可據我所知,釋門高人中,無人是這法號,莫非您老後來改名了?”
石像默不作聲,顯然不想回答。
“好,晚輩冒昧一猜,地藏二字,應當和您修行有關!”
石像的眉毛,似乎跳動兩下。
“敢問,地藏二字,究竟是何含義?”
石像沒有回答,立在原地,如同亙古留存至今的頑石。
我本是一塊頑石,無人能為我開竅,隻等機緣來了,便能一飛衝天。
“貧僧猜測,應當是‘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中山行述大驚,轉頭見到一位少年僧人,緩緩走來。
少年僧人正是圓通,他行至石像前,恭敬行禮,“九華寺圓通,見過前輩!”
石像溫吞吞開口,“巧了,這下不早也不晚!”
中山行述這才明白,剛才那句‘早了’,究竟是何含義。
原來,這座石像開口,不是為了他,而是等待眼前這和尚。
九華寺圓通,也是釋門後起之秀,和劍仙方鬥、真人丹融,在丹陽郡內,呈現三足鼎立的姿態。
中山行述見到此情此景,心頭豁然開朗,仿佛明白什麼。
釋門在接頭,果然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