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壇前,三千多個蒲團,整齊排在廣場上。
四大聖僧、三千僧眾,均坐在廣場蒲團上,個個神態莊嚴。
如此浩大陣勢,可謂集齊了天下的釋門精華,在這個環境下,福元寺的方丈主持在此,也是泯然眾人。
方鬥身處其中,不僅感歎,釋門的勢力,果真到了令朝廷忌憚的地步。
無怪乎,隆光帝崇信道家,重用名教,為的就是製衡釋門。
但是,天子多疑,不可能完全信任哪一家,所以有了太後信佛,連同今日的佛誕節。
“京城多事,不是久留之地!”
方鬥甚至有些後悔來一趟,如今的他,隻是小池塘興風作浪的魚兒,貿然闖入江海中,觸眼可及都是大鱷巨鯊。
光是在京城這些日子,方鬥就懷疑,自己起碼見到三四個真人級彆的強者。
“這次佛誕節,若能安穩過了,一定立馬回晉陵郡。”
“不到法師境界,千萬不能再出來了!”
天下之大,遠超方鬥想象,強者高人層出不窮。
境界越高,實力越強,方鬥反倒開始慎重起來,生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四位聖僧,看似眼觀鼻、鼻觀心,實則以釋門‘他心通’的神通,暗自交流。
等同於在公共頻道外,開辟一個私有聊天室,內部交流,外界察覺不到。
“看到了嗎?”
“戶部農家、刑部法家、工部墨家、兵部兵家,隆光帝的心腹重臣,都缺場了!”
“嘿嘿,名教執掌的禮部,仍舊在場,看來他們也不受信任。”
“天子多疑,反倒是好事兒!”
祭天壇前,除了三千僧眾外,還有搭起的巨大彩棚,隆光帝、太後,連同錦妃、麗妃,一眾後宮眷屬,都坐在其中。
人數眾多,卻是涇渭分明。
隆光帝身旁,坐著錦妃,懷中抱著太子。
太後和麗妃比鄰而坐,距離他們二人深遠,相互說話都聽不見。
麗妃一臉哀怨,看著隆光帝和錦妃,忍不住抱怨,“母後,你看……”
太後滿臉慈和,聞言瞪眼,“大庭廣眾,你想抱怨什麼?”
“可是,這也太不像話了,我也身為後宮六妃之一,為何陛下如此偏頗?”
隆光帝的皇後早逝,後位懸而未決,後宮六妃中,其他四妃韜光養晦,隻有錦妃、麗妃二人備受榮寵。
原本,麗妃的娘家有祁連太師,又備受太後恩寵,地位崇高,是替補皇後的不二人選。
自從錦妃出現後,成為六宮獨寵一身的寵妃,奪走麗妃的光彩。
尤其是,隆光帝冊封錦妃的皇子為太子,更是起到風向標的作用。
錦妃風頭,一舉壓過麗妃,成為皇後的熱門人選。
宮中人捧紅踩黑,見風轉舵,麗妃這邊的門檻,頓時冷清許多,一直哀怨的很。
若非太後經常開解,以麗妃的性子,早就在宮中鬨開了。
饒是如此,大庭廣眾下,隆光帝如此榮寵錦妃,更是讓麗妃吃味。
太後歎了口氣,“麗妃,你也是官宦家的女兒,如何不曉事?”
“後宮和朝堂,何曾分隔開?若非你的父親,在朝廷上太過勢大,陛下為何要崇信錦妃?”
“她一個鄉間村婦,還是已嫁之身,縱然有些姿色,真能令君王癡迷?”
太後說到這裡,有些疲倦,說道,“今日哀家過壽,你醒目些,不要鬨出什麼事情!”
“剛才的話,你自己琢磨琢磨。”
說罷,太後恢複慈祥的微笑,眯眼望著祭天壇前三千僧眾,側耳傾聽風中傳來的誦經聲。
“若天上真有神佛,請保佑我國朝綿延萬年。”
“保佑我兒長命百歲!”
“保佑我老婦人,能安享晚年、無疾而終!”
心中默念到這裡,太後雙手合十,神態極其虔誠。
麗妃連同其他妃子見狀,也都起身雙手合十,有的手上捧著念珠,口中念叨‘阿彌陀佛’。
隆光帝目視僧眾們念經,神態淡然,過了片刻,轉身看向錦妃。
錦妃一雙細長鳳目,如同畫中人,從剛才開始,就未曾有半點動彈,隻是懷中的太子,頗有些不耐煩,扭動起來。
“錦妃,聽聞你縫好羽衣,今晚必將獻上一曲天籟之舞!”
錦妃起身下拜,“請陛下拭目以待!”
“好,好,好!”
隆光帝眯眼,望著頭頂雲霄,悠然歎道,“聽聞上古人皇,有教化百姓的恩德,得道後長生不老,飛升而去!”
“飛升前,禪讓皇位!”
“到了後世,天子福薄,無緣飛升,隻能父死子繼。”
“若朕有上古人皇的機緣,與錦妃飛升成仙,這皇位禪讓給太子又如何?”
錦妃聽了,淡然說道,“陛下此願,天地共鑒!”
隆光帝感覺,如同一拳打中棉花,沒有半點回應。
“罷了,朕一腔熱血,終有一日能感動愛妃!”
太子眼珠子轉動,急於在三千僧眾中,尋找方鬥的蹤跡。
“小和尚,多虧你的故事,母妃也為我縫了一件羽衣,非常漂亮!”
他在心裡默念著,想要當麵對方鬥答謝。
……
祭天壇廣場,另一角落,枯木、黃冠兩位真人,望著三千僧眾,連同皇室眾人。
“人道氣運正隆,我修行之人,還要小心翼翼,屈服權勢!”
“沒法子,朝廷勢大,人道氣運壓製,神仙難以顯聖,凡夫俗子怎知敬畏?”
枯木真人輕歎口氣,“這場變故,固然能興盛修行界,隻是民間百姓,不知傷亡多少?”
“枯木,天道不仁,你又何必多想?”
天道不仁,不是說天道殘忍,而是以天道的立場,無所謂仁德殘忍,飄渺高遠、太上無情。
站在道家立場,若能推翻朝廷的鎮壓,修行者超脫凡俗,犧牲多少都值得。
哪像現在,修行者若是犯法,朝廷一條鐵鏈鎖了,殺雞宰狗般斬首示眾。
黃冠從懷中,掏出一張黃表紙,“枯木,你嗓音洪亮,這封青詞,你來讀!”
枯木真人掃視一眼,不禁讚歎,“文筆雅量、均為上乘。”
“掛印觀明皋法師手筆,豈是等閒?”
掛印觀的祖師,就是從名教轉道家,曆代觀主,都要兼修名教學問,一手青詞造詣,名冠天下,深得隆光帝喜愛。
“難怪,明皋法師,也是我道家的棟梁之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