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宣瞪大了眼睛,喃喃道:“三年義務兵役製?你的意思,是所有百姓,都要為國這樣當兵三年?”
劉裕平靜地點了點頭:“我的意思,是全民必須要軍訓,就跟漢朝時的材官試一樣,軍事技能,列陣的技術,就是要成為每個男子的基本生存技能,加以培訓,這些可以用每年農閒時的徭役,進行集中勞作的時候,加以傳授,甚至,可以在成丁之後的那幾年的徭役,不用讓這些新丁們做什麼具體的工程,項目,不用他們去修路,挖河或者是修築城邑,建造宮室,而是專門地去集中進行軍事技能的訓練,以作為徭役。”
“兩到三年後,到二十歲左右,最好的年紀,最有力氣的時候,就可以入選義務兵了,可以製訂相對嚴格的入伍標準,包括對體能,武器的使用,一些基本的隊列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然後以州郡為單位,定下每年新入伍軍士的指標,我認為,就現在大晉的情況,保持三十萬到五十萬的軍隊,每年入伍三分之一的軍士人數,是需要的。”
劉敬宣若有所思地說道:“你的意思,就是三年之期一到,老兵們就要退伍還鄉,重新成為百姓,而新兵們則入伍來頂替老兵,這樣全國上下,一直保持的軍隊數量是三十萬到五十萬,相對於大晉現在一千萬左右的人口來說,也不算太沉重的負擔了?”
劉裕正色道:“我說的是義務兵三十萬到五十萬,因為隻有三年的軍隊經驗,那是不太可能應付戰爭的,一支軍隊的核心,骨架,那得是有豐富戰鬥軍隊的老兵,將校,就象我們京口人,多是退伍的,打過仗的老兵,雖然年齡可能有點大,氣力上不如新兵蛋子,但是作為軍官,指揮,是完全能勝任的。就好比你我,都是四十多,奔五十去的人了,要我們再象年輕時一樣衝殺在陣前,不太合適了,但讓我們去指揮千軍萬馬,那可比新兵要強得多呢。”
劉敬宣笑了起來:“是啊,這就跟以前的每次裁撤軍隊,解甲歸田時,是要把精兵銳士給保留在軍中,雖然看起來象是軍士,但實際上一有戰事,就會全部升為隊正,旅帥,最起碼也是百夫長之類的基層軍官,來指揮緊急征召的新兵,這麼說來,你的義務兵,其實就是把原來臨時征召的新兵,給作為常規部隊,一直保留下來了?”
劉裕點了點頭:“是的,有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部隊,隨時可以拉出去打仗,那就比有了戰事再臨時征召,兵將互不熟悉,還需要長時間磨合,要有力地多,以前之所以一直不保留大軍,隻留下少數的骨乾做為架子部隊,就在於世家大族的私心,他們並不想北伐,也不覺得國內外有真正可以威脅自己的勢力,就算是胡虜入侵,也可以在江北先去抵擋,讓你們淮(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