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的神色一凜,說道:“你的意思,就是陶淵明給天下的世家高門,或者是士族們發聲,做他們的代言人,維護他們的利益,跟我們對抗,所以全天下的世家,士族都會保他?”
劉穆之歎了口氣:“我也不想承認這個事,但事實就是如此,你大哥的新法新政,就是要從占據了全天下大半的資源與權力的世家,士族手中奪取這些資源,分給百姓,讓百姓能過上自食其力,有尊嚴的生活,不再受人奴役和驅使,相應的,這種是國恩,那麼國家有事時,也需要百姓和民眾出力交稅,助國家能完成大事。這樣一來,以後的北伐大業,或者是搞各種民眾所需的工程,尤其是利於民生的水利工種,有助交通的道路修建,才有人去做這些事。”
劉道規點了點頭:“是的,之前之所以我們很多事辦不成,或者說就算北伐都要有求於世家高門,就在於我們無法充分地使用民力,百姓能分到田地耕作的,按理說是大部份人,但世家高門和豪強地主,用各種手段逼得這些自耕農夫們無法生存下去,隻能賣了地,進世家的莊園裡當佃農莊客。在我們京口,按說是免稅之地,大家都能過得很好,但就算如此,我們的生計也很艱難,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按說京口的吏員們也多半是本地百姓擔任,比如我大哥,但仍然過成這樣,我以前是始終想不明白的。”
說到這裡,劉道規頓了頓,繼續道:“直到後來,我年事漸長,又借戰功當上了官,才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京口的百姓們耕作多半是小家小戶,自耕自作,而缺乏多家集中一起的生產模式,因此就沒有那種大的溝渠灌溉,沒有統一的肥料與種子,也不能幾百頃地用一樣的農具,耕牛進行集中生產,所以出產的糧食不如莊園那麼多,這農業啊,還是越集中在一起,規模越大,產量就越高呢。”
劉穆之點了點頭:“是的,而且京口算是人煙稠密,民戶眾多的,因此按國家法度所分的田地,一丁四十畝,是分不到這個數量的,隻能分個二三十畝地,卻還是要按四十畝來交稅抽丁,再加上生產的數量不如世家高門,而且雖然不用交稅,但是力役兵役卻是不能少,長時間地壯男勞動作不能耕作,這些都導致我們交了稅之後,幾乎存不下什麼家產,甚至過不下去,被迫流亡他鄉的,或者是被逼得隻能南下到世家莊園裡打工的新北方流民,比比皆是,就好像檀憑之,魏詠之,孟昶他們三家,如果不是遇到你大哥,恐怕早就成了刁家的奴仆了。”
劉道規咬了咬牙:“所以,隻能從世家高門和士族地主手中奪取更多的土地,供人耕作,他們不僅有大片莊園,而且隱匿人丁,虛報土地,實在是國家的蛀蟲,現在隻是因為我們苦於沒有足夠的基層治理人才,吏士不足,隻能依賴這些世家高門的莊頭們來代管民間,一旦等你的這個吏士學校有大量的治國治鄉之才出來,那就可以拿青州,甚至拿荊州這些地方作為試點,吸引大量民戶過來,慢慢地,吳地的世家和豪強們控製全國的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扭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