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九百七十六章 家世才華孰輕重(1 / 1)

劉穆之微微一笑:“這些世家士族也不是自盤古開天地時就有的,陳勝吳廣起事時就說過,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這天下間畢竟還是普通人多,士人少,總是想著騎在人家頭上,千秋萬代,那必然會引發眾怒,最後給人推翻,改朝換代,這種曆代的興亡教訓,我們還不吸取嗎?”

陶淵明冷笑道:“如果隻是普通的百姓起事,他們既沒有學識,又沒有足夠的武器,也沒有經過必要的軍事訓練,不過是螻蟻而已,隻會成為官軍收獲的軍功罷了,不足為懼,你應該知道,從上古五帝,到戰國先秦,幾千年來,這些出自普通民眾的盜匪亂民,何曾成功過?全都是被君王和他的軍隊所鎮壓,甚至連一個起義首領的名字也沒有留下,也就是一個所謂的盜蹠,勉強還在史上留下了名字呢,可他又成了什麼事?不過占了幾個小城而已,最後還不是被滅了?!”

庾悅對這個話題顯然產生了興趣,跟著說道:“那這麼說來,陳勝吳廣算是第一個青史留名的起義,啊,不,應該說是反賊首領了?”

陶淵明點了點頭:“是的,他們是反賊首領,但不是普通的百姓,那陳勝是可以帶領九百人的戍長,吳廣是他的副手,兩人都是橫行一地的豪強,至於劉邦項羽,這些秦末義軍的首領,要麼是當地的豪強地主,要麼是六國舊貴族,沒有真正的平民百姓,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豪強,士族的帶領,秦末大亂才能改朝換代,說白了,這不是百姓和平民的勝利,而是一場貴族,士人的改朝換代。”

劉穆之冷冷地說道:“可是參與起義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百姓,最多是領頭的人有一些才華和組織能力罷了,劉邦出身不過一個亭長,連寄奴的家境也不如,又怎麼成了什麼貴族士人了?陶公,你說得太牽強了。”

陶淵明哈哈一笑:“這就是士族的力量,穆之兄,劉邦雖然是個亭長,但可以讓身為縣丞的蕭何這些人甘願追隨,就象劉裕,他不過一個裡正,卻是整個京口人心中的大哥,其武藝和義氣是一方麵,但更主要的,是他有領導和組織才能,在京口的時候,他手下就有一幫願意追隨他的兄弟,和劉毅一樣,都是京口的一方梟雄,即使是進入北府軍後,也明顯比武藝不在他之下的劉敬宣更有人緣,這種領袖之力,是他劉裕家世代血脈相傳的,從遠祖的楚王一係下來,延續至今。”

說到這裡,陶淵明頓了頓:“庾公就不用說了,庾家是穎上望族,世家高門,而你穆之兄雖然一度落魄,但也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齊王劉肥之後,血脈高貴,陶某不才,雖然家道中落,但家祖侃公,也曾經威震荊州,為天下所景仰,這些祖輩的高貴血統,都傳承在了我們身上,這也是我們三人今天坐在這裡,高談闊論的原因。”…。。

劉穆之突然大笑了起來,一邊笑,一邊擺起手,對麵坐著的二人,庾悅一臉的疑惑,雙眼圓睜,而陶淵明則平靜地坐在席上,一言不發,直到劉穆之這樣笑了足有幾分鐘,笑得幾乎要癱在了地上時,庾悅才乾咳了一聲,語氣中帶著一些不滿:“穆之兄,何故發笑?這,這雖然您是相公,可是現在並非朝堂之上,你這樣,有點,有點那個,嗯,失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