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悅倒吸一口冷氣:“他真的要準備篡權奪位,自己當皇帝了?這可跟他前半生的形象判若兩人啊,世人皆以為劉裕雖然強橫好戰,粗魯野蠻,但還是對大晉一片忠心的,當年京口建義起兵,推翻桓玄後也沒有自立為君,而且,據我所知,不是沒有世家高門向他勸進過,最後他沒坐上大位,才是讓我們這幾個家族感覺到有些奇怪的事。”
陶淵明冷笑道:“那是因為當時劉裕建義打的是恢複晉朝司馬氏的旗號,這個忠,就是他最大的本錢,如果他自己也坐上帝位,那就和桓玄一樣是亂臣賊子,必會失掉天下人望,而這人望,是他除了軍事能力外,比起桓玄最大的優勢。除此之外,他當時對於部下,對於京八黨內部的控製,遠不如現在,劉毅和何無忌當時都是跟他不相上下的軍中大哥,甚至手下的人馬都比他還多,隻是出於各種原因才推舉他為盟主罷了。若他自己坐了帝位,劉毅和何無忌,甚至其他的軍頭都會相繼自立,大晉會陷入軍鎮林立,四處狼煙的時代,也必會給外敵所滅。”
庾悅笑了起來:“這倒是的,劉裕那時候可沒現在的威望,雖然有大功,但還缺乏篡位的各種步驟,不過,現在他的地位和功勞可不一樣了,不僅攻滅了南燕,還守住了建康,他弟弟保住了荊州,如果更進一步,消滅了妖賊的話,劉毅威望大降,何無忌身亡,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他登上帝位了啊。”
陶淵明搖了搖頭:“他不會就這麼輕易稱帝的,一定要北伐成功,收複兩京,至少是奪取了中原和關中之後,才會在關中即位,我之前就分析過,這是為了拿劉氏漢家的天下,來加強他這個皇帝的權威性,讓世人相信,這是劉氏的天命所在,這才會最大程度地減小他作為臣子而登大位引來的非議,所以,北伐奪取長安,恢複漢朝的故都,就是他最大的目標,庾公,你必須對這點有非常清楚的認知才行。”
庾悅的眉頭一挑:“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還要助他北伐?難道是我們要親手送這劉裕去當皇帝嗎?他要是當了皇帝,那定會象漢武帝那樣成為天下獨夫,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彆說當個大州的刺史,就算身為丞相,也是說殺就殺,說滅就滅,那肯定還不如現在我們過的舒服啊。”
陶淵明微微一笑:“是啊,可問題來了,難道劉裕親征北方,碰到北魏,後秦,胡夏這些強敵,就一定能贏嗎?他打天師道有優勢,可是到了北方的草原之上,麵對強悍的胡人鐵騎,他還有優勢嗎?”
庾悅的臉色一變:“你的意思是,到了北方,劉裕贏不了?可是他連南燕的鐵騎都打敗了,對手的主帥還是天下無敵的戰神,外加天道盟各種秘法妖術加成的慕容垂呢,難道這些北方胡虜國家,比南燕還要利害?”
陶淵明平靜地說道:“慕容垂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想要在南邊的臨朐一戰而滅劉裕,結果決戰失敗,被劉裕趁勢馬不停蹄地追擊,直接就給圍在了廣固,滅燕之戰看似持續了一年,可是真正的戰鬥,其實就是兩仗而已,可以說,慕容垂沒有發揮騎兵的機動性,象他以前打敗桓溫那樣,正麵相持或者是誘敵深入,卻出動輕騎遊騎斷劉裕的糧道,將之拖疲,拖垮,在劉裕的北伐軍補給充足,士氣高昂,戰鬥力最強的時候選擇了決戰,這是他作為主帥最失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