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增產(1 / 1)

“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旨意,小的不敢違背,這錢真的太燙手了,就算給了,小的也不敢接啊!”

鐵牛有點急,你不怕,我怕,現在和未來的老板,誰敢得罪,那不是閒命長嗎?

想想也是,確實有些難為人了,鄭雄便退了一步。

“這樣吧!本府也不是不近人情,能理解你的難處。”

“陛下那裡沒錢,怎麼摳都摳不出來的那種,不給錢就算了。”

“太子那裡,卻是有錢的,這個可以要,太子仁厚,放心大膽的要,彆怕。”

“這~~”

鐵牛欲哭無淚,鄭雄是自己的直屬上司,他說的話得聽,但是老板的話更得聽啊!

誰大,一目了然。

自己可不閒命長,哪能作死啊!

見鐵牛遲遲沒有回應,鄭雄又是問道。

“怎的,還有問題?”

咬了咬牙,鄭雄好歹是自己的貴人,他的話得聽!

“沒問題。”

聽到答複,鄭雄滿意的笑了。

要是鐵牛真的搖擺不定,鄭雄便要好好考慮鐵牛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了。

放鬆心情,鄭雄不經意間挑起了另一個話頭。

“你引薦的石牛是你兄弟吧!”

幾乎肯定的語氣,鐵牛尷尬一笑。

“是。”

舉賢不避親,如此舉薦有著鐵牛的小算盤,隻要有能力,鄭雄無所謂。

點一下就行了。

“選賢舉能,引薦可以,同時也要有能力,能力還是要考核的,不光本府考核,彆人也會考核,兩者不匹配,必然不長遠,這你要明白!”

“謝侯爺教誨,石牛很早之前就在藥局跟小的一起,能力尚可,請侯爺放心。”

簡單的敲打一下,鄭雄接著說道。

“讓他也來此領二十萬貫,從秦淮河引一支流流經江寧本府的田地。”

很明顯,石牛沒有鐵牛的待遇,親疏有彆,鄭雄直接讓鐵牛傳話。

鐵牛拍了拍胸口。

“侯爺請放心,話一定帶到。”

“嗯,去吧!早去早回,本府在這等你。”

“是。”

又是一天的忙碌,鄭雄整一個敗家子的模樣,還沒捂熱的銀錢,轉眼間便撒下去近半。

這樣也好,至少自家的老爹老娘睡了個好覺。

從沒有這一刻,自家人覺得錢少了也是好事。

修豬舍,引水,加上一條公路,三位一體。

養豬場前景可期。

包括預想的菜籽油,芝麻油都能很大可能豐收。

條件這麼好,再不豐收可就真沒道理了!

安排好建造的事物,鄭雄轉頭又規劃起養豬的操作。

說是讓徐老醫師全權處理,一股腦扔給他,也就是說說而已。

鄭雄可不舍得這種人才被閹豬的事物給拖累,從而荒廢研究。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閹豬自然有更合適的人選。

獸醫所成立,這一項也是一項不錯的收益來源,自然得讓人專門接手。

張鵬這裡,得到了一條莫名其妙的命令,讓他挑選幾個合適的醫師,送往獸醫所。

作為外科首席,張鵬的挑選也十分對口,很快便給鄭雄安排到位,送去了獸醫所。

有新成員加入,徐老醫師是高興的。

但是等人真的到了,又有些沉默。

治病救人的事做了一輩子,終有些地位。

如今這獸醫所,聽名字就是給畜牲看病的。

給豬狗看病!

失神的搖了搖頭,驅散那一縷憂愁,徐老醫師便接著投入到研究豬疫苗的研究中。

新來的醫師在鄭雄的命令下為即將到來的生育潮做著準備,鄭雄也時不時的弄些小豬給這幾人積累經驗。

忙著自家養殖的同時,鄭雄也沒閒著。

另一件極為要緊的事物迫在眉睫,沒有多少可以拖延的時間了。

那就是糧食增產的事宜。

雜交水稻僅憑這短短的時間,即便有些後世的看來的經驗,想要在段時間內做出成果,依然不太現實。

加上海路不通,高產作物沒法尋覓。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肥料身上下功夫了。

俗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現代大麵積的豐收,除了基建,比如南水北調,引江濟淮這些大工程以外,肥料就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分開讀的氮磷鉀肥,還有耳熟能詳的史丹利複合肥,這些都在鄭雄的腦中深植,忘卻不掉。

土法製作的東西也有很多,一些自製的有機肥同樣不少,經常養些花草的都知道,自製的肥料其實效果並不差。

梳理後世的記憶,鄭雄又翻看現在的經驗。

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巔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經濟的巔峰,糧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為糧食的極大增長,其他人才能將精力轉向其他賺錢的行當,可以將錢再換成糧食。

宋代糧食的增長速度同樣是不可思議的。

首先就是占城稻的引進,相信大家讀書的時候都學過。

宋代南方農民培育了許多優良稻種,並引進外來的優良品種。

引進的外來優良稻種中最著名的有占城稻(越南)和黃粒稻(高麗)。

當然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

它原產於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傳入我國福建地區。

占城稻有很多優點,以耐旱生長期短適應性強著稱。

關於占城稻還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兩浙大旱,水田無糧可產,宋真宗便遣使於福建取占城稻種三萬斛(舊量器單位容量為10鬥)分給江淮兩浙地區播種。

不久河南河北一帶也種上了占城稻,南宋時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為早秈稻的主要品種,也成為了廣大農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糧食。

宋代的農業生產技術也發生了變革,出現了專門除草用的彎鋤,碎土疏土用的鐵耙,安裝在耬車上的鐵鏵……這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此外,在水利灌溉方麵主要出現了龍骨翻車等工具。

由此可見,宋朝的農業技術比隋唐時期是有很大的提高。

宋朝的土地田畝製度也是很先進的。

宋代由門閥私有製和國家分配土地製轉變為土地自由買賣和契約化,導致世族門閥的消失,使魏晉以來盛行的“莊園製度“為地主製度與小農耕作所取代,佃農從此更加自由了。

如此種種,宋代既是古代經濟的巔峰,也是農業的巔峰。

當然,在這之前,得去處那些明清及以後外來的高產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