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我有一法(1 / 1)

第205章我有一法

“多謝侯爺。”

這句謝是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完全是蔡大內心的真實感受。

能當個普通人安穩的生活,誰不願意呢。

何必冒著有可能殺頭的風險做著這種事。

“不過我也要提醒你們一句,凡事不可做的太過,來往的人切不可收的太多,夠生活就行了,細水長流方才是大道。”

“懂了,多謝侯爺的告誡。”

事情解決了,鄭雄沒有多待,帶上大軍繼續趕路。

小青山的這群人望著鄭雄的這支大軍走了好遠方才回過神來。

“這得多少人啊,這麼多人,要不是這位侯爺好說話,差點就噶了。”

“不愧是做上侯爺的人物,這氣度,這胸襟果然不同,說真的,這次犯到一個侯的身上,我都以為要完蛋了,還好侯爺大度,留下了咱們的小命。”

“是啊,以後咱們也是奉命收費,不用提心吊膽了,蔡大哥,你這路修的好啊!。”

“路修好了,來往的人多,現在再有了官府承認,咱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收費了。”

“希望這位侯爺能說話算話吧!能讓官府承認,咱們也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蔡大哥說的是。”

“得了,回家吧,還有幾個小崽子不在家,快去找回來,彆出事了。”

“嗨,我家三娃子唉,你可彆有事啊!蔡大哥,快點回去。”

這些人的想法,鄭雄不知道,知道了也沒啥。

浩浩蕩蕩的大軍,一路很順利,沒有目標就這麼直直的前進,也沒不長眼的。

除了走過了小青山這些人修過的路後,剩下的路有些難走,多花了點時間以外,也就比正常行軍慢一點。

曹縣的縣城比一般的縣城要更大些,畢竟從曹州降級沒兩年,底子還在。

城牆斑駁,經曆過歲月的洗禮,更顯厚重。

曹縣也是曆史悠久的名城。

曹縣夏朝前屬東夷之地,境內有許多大汶口、龍山、嶽石文化遺跡,為堯舜禹活動之地。

商王在此立國建都,春秋戰國之世諸侯爭霸會盟多在次地,有“天下之中”之譽,劉邦、項羽合力征秦創業於此。

政治昌盛、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名人薈萃,曆史人文資源極為豐富。

有大聖夏禹、大聖商湯、元聖伊尹、名聖惠施、道聖莊周、兵聖吳起、農聖氾勝之、科聖燕肅等。

有三位狀元、幾百位進士、功臣名將數不勝數。

許多名人留有遺跡或安葬於此,如湯陵、盤庚陵、箕子墓、伊尹墓、萊朱墓、穰侯魏冉墓、春申君墓、項羽龍須崗、澹台子羽祠等。

塗山是夏禹會萬國諸侯之地、商湯會三千諸侯之地,景山是商湯受命之地,青山是項羽發跡之地,曆史古跡遍布曹縣各地。

所以曹縣宇宙中心的地位不隻是玩笑話,是真的有實力支撐的。

曹縣的縣令也是大縣的配置,從七品的高配。

得知鄭雄到來的消息,連忙出城迎接。

“侯爺大駕光臨,下官無以為賀,城中略備酒席,還望侯爺能夠賞光,讓下官儘一下地主之誼。”

“不用了,本侯從袞州過來,順帶看看剿剿匪。”

“不過效果不好,一路走來不是望風而逃就是望風而逃,沒啥挑戰。”

“聽聞曹縣多匪徒,有沒有具體的目標,本侯順路給伱剿了。”

這話就有點尷尬了,哪壺不開提哪壺,匪徒多也不用戳心吧!

“情況和侯爺說的差不多,下官也曾試圖組織過人手圍剿,隻是人手少了起不到效果,人一多他們就逃了,剿之不儘,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麼難剿嗎?”

“難的很,曹縣身處三省八縣之地,匪徒進退自如,很難。”

那就沒得辦法了,自己的時間也挺緊的,沒空耗在這裡,私事也辦完了,就隻剩回家這麼一件事了。

“匪徒這麼多,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還以為鄭雄是來興師問罪的,縣令立馬請罪道。

“是下官無能,這地界時常受黃河影響,百姓們過不下去,隻能鋌而走險,幾乎成了慣例,下官也沒什麼好辦法,隻能勉力維持,還請侯爺治罪。”

“本侯又不是禦史台的那幫家夥,管你乾嘛,就是問問。”

“黃河呢,治不好嗎?”

“治不好,隻能進行加固,單憑咱們這一縣之地即使做的再好也不行。”

“本侯有一法,你看行不行。”

“下官洗耳恭聽。”

“本侯途徑小青山,他們那裡的那條路修的不錯,平日收取些過路費維持生計,你可有耳聞。”

“有所耳聞,他們未經許可,擅自收費,已經有不少人和下官說過,隻是影響不大,所以下官未曾理會。”

“若是衝撞了侯爺,下官這就召集人馬將他們端了。”

現在說這些還有啥用,再說自己帶了這麼多人也不是吃素的,拍這馬屁除了讓自己舒服點還有啥用。

“不用了,跟你說這件事就是覺得,他們做的不錯。”

“自力更生,憑本事賺錢,不磕攙,也不是啥十惡不赦的人。你看看給他們補下手續,順帶給他們送點糧草。”

鄭雄的操作讓縣令有些看不懂,不明白就問,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請恕下官愚鈍,還請侯爺明示。”

“我問你,水患的問題,你不能解決?”

“不能。”

“那麼洪水一來,顆粒無收,是不是又是匪徒遍地。”

“下官竭儘所能。”

“你說說。”

“儘力救災,隻要抗過了災年,未來可期。”

得,沒救了。

“抗你能怎麼抗,還不是要朝廷的救濟,再說你就能保證來年就是豐收之年嗎?”

“下官~”

“彆說了,你所說之法,俱是節流之法,本侯教你個開源之法,你且聽好了。”

“下官洗耳恭聽。”

雖然心中沒抱有多少希望,不過該有的姿態還是做的足足的,曹縣的縣令做出恭敬的姿態聆聽鄭雄的教導。

“黃河改不了是不是?”

曹縣縣令點了點頭認可了鄭雄的話語。

“那麼曹縣身處三省八縣的交彙所在,又是黃河入魯的第一站,你就不能好好的利用一下嗎?”

沒給縣令詢問的機會,鄭雄自顧自的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