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曹縣
這還不算完,提完了字,鄭雄靜靜的等候工匠刻字。
隨著最後一個字刻完,李四也將早已準備好的貢品拿了上來。
“鳴槍。”
李四聽到鄭雄的話語,再次向後傳達了這條命令。
依然是鳴槍十二響。
鄭雄則拿起香對著石碑拜了三拜,將香火插入麵前的香爐之中。
除了中間說了幾句話,鄭雄幾乎是在沉默中舉行了這次祭奠。
禮畢,鄭雄便解散了大軍,籌備著回京的準備。
但是鄭雄所留下的影響卻是很大。
張懷元這些人不明所以,對著這些大頭兵做這些有什麼用,不過對於鄭雄的行為不置可否,也沒有過多的置喙。
禮之一字,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那是品質所在,張懷元身為文人的一員,自該如此。
很多人的感覺活人對著死人做那麼多,做的多好,生前沒看到你做什麼,死後跑來假惺惺都是浪費。
其實也是,都是給活人看的。
隻是正是這一代代的傳承,才讓人印象深刻,才能傳承有序。
好與不好,重在傳承,在教育。
旁人看了,對於老幼的態度隻在一念之間,彆人未嘗沒有羨慕。
軍中對於鄭雄的態度明顯不同,以前隻是聽令,現在則是真正的信服。
而鄭雄弄出來的公墓,軍中不時地有人前來祭奠,而每來一人,對於鄭雄的感覺都更好一些。
這日,一切都已籌備妥當,鄭雄的歸家之情已經有些急不可耐了。
“老李,都弄好了沒?”
“侯爺,都弄好了,沿途的公函都已發放,隻待大軍啟程。”
“隻是這次俘獲的元軍怎麼處理還要請教侯爺。”
“哦,你不說我都要忘了。”
“放肯定是放不了了,放他們回去有損本侯的形象。”
“一起帶回去,給他們的皇帝做個伴。”
“待會我手書一封,你譴人送往邊境,再轉交納哈出。”
“是,侯爺,下官記下了。”
“嗯,弄好了,去將我的媳婦接過來,明天回家。”
“侯爺,您不親自去一趟,交代一下嗎?”
“該交代的都交代了,有十三香和置辦的房產加上胡謅在一旁照應,應該沒啥事,伱去和胡謅交代照顧一下,我不方便出麵,再說也沒空。”
“是,侯爺。”
李四走後,鄭雄又置辦了一桌酒席,與張懷元等人告彆。
張懷元這人沒得說,不光借錢,還多有照顧,不吃一頓說不過去。
李四到了應縣,衛紅雖多有不舍,也得狠心離開了衛家兄弟幾人。
嫁雞隨雞,出嫁從夫,這個年代的女人還是很講究的。
吃好喝好,隨著衛紅到來,這一晚舒服的很。
第二天的清晨,鄭雄賴在被窩裡都不想起床。
定好的日子不以人的意誌轉移,鄭雄不情不願的起床洗漱,隨後召集大軍啟程。
張懷元掐好了時間,等人到了特地前來送彆,一同到來的還有吃過飯的雁門同僚。
一番場麵話後,鄭雄踏上了歸途。
“李四,你這歸途計算的沒錯吧,跟我大哥說的地方,彆差嘍。”
“侯爺,在袞州境內,具體的方位不知道,不過應該大差不差。”
“行吧,走一步看一步,希望我的老哥哥給點力,不然這錢丟了還有點心痛。”
鄭雄帶領的歸家大軍走的很順利,這麼多人,也沒不長眼的過來找茬。
路上的糧草有人供應,吃喝不愁,媳婦隨軍,沿途更多了幾分樂趣。
這樣的行軍與其說是行軍,不如說是鄭雄和衛紅的度蜜月之旅,沿途還有保鏢相隨,比來時舒心的很。
很快到了袞州境內。
隻是到了這裡,人體導航一點用沒有。
鄭虎和幾個跟班,根本想不起來哪到哪。
這下鄭雄有些抓瞎了,這樣走了不太甘心,不走賴在這裡也不是事啊。
雖然濟寧府提供了糧草,但是這麼多人始終是惹人嫌的。
多待一天,對於彆人來說都是煎熬。
這不,磨蹭到第二天,看見鄭雄還沒有走人的跡象。
袞州都不想多等,連忙派人詢問鄭雄的意圖。
“侯爺,知州大人叫下官來此問問,不知侯爺在此逗留是為何故?”
頭疼,我能說是為了自己的私事嗎,顯然不能,這要說了,絕對沒自己的好果子吃。
“連日行軍,在此修整一二,看到袞州的風景獨好,一時留連,也有些不忍離去啊!”
修整能理解,看風景就忍不了,這麼多人,供應一天得花多少糧食。
有這麼多糧食都能解決不少事了。
“那個,侯爺,這一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咱們袞州負擔不起啊!”
“天下剛定,我袞州這兩年水患不斷,境內響馬山匪時常有之。”
“還請侯爺念在我等艱難的份上,大發慈悲,儘快離去。”
“我袞州上下感激不儘。”
說的太直接了,還對著鄭雄行了大禮,鄭雄被這一頓連說帶求的態度說的有些羞愧。
這麼艱難的嗎,還毫不避諱的跟自己說,這樣確實有些不當人了。
“那個,我確實不知爾等如此艱難,這樣吧,我也不白吃,你說響馬山匪多,我這順道給你剿了,你看怎麼樣?”
有點誘惑力,前來的官員有些被鄭雄說動了,不過還有些顧慮。
“侯爺若是出手相助,我等不勝感激,可是咱們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糧草供侯爺剿匪了。”
“沒事,你們提供的糧草,夠吃幾天了,足夠離開你們袞州的地界,我這順道給你剿匪耽誤不了啥事。”
鄭雄是好人嗎,不算,不過總想碰碰運氣,也許就碰到了呢。
再說對兩方都有利的事,自己也有些理虧,互惠互利不算虧。
“那這樣的話,下官可就不客氣了!”
“但說無妨。”
“咱袞州旁有一曹縣,其中~”
“等等,你說的曹縣是哪裡,怎麼有些耳熟呢?”
“侯爺不知嗎?也是,說起來,這曹縣也是近幾年改名的,前麵叫曹州。”
“洪武四年,降曹州為曹縣,歸濟寧府管轄。”
“不對啊,歸濟寧府管轄,關你們什麼事?”